只見他一臉無奈道:“足下想多了,陳朝如今自身都難保了,又哪里有資格驅使貧道!”
見他這么一說,那壯漢不禁有些半信半疑。
不過在衡量了片刻之后,他還是選擇相信了姜淵的說辭。
畢竟眼下他們這群凡人對于修道者來說,就好似一群螻蟻一般。
那黑袍壯漢不認為姜淵有騙他們的必要。
……
待姜淵與香君在那壯漢恭敬的邀請下,好奇的進入洞穴后。
他這才發現洞穴之中,竟然另有洞天。
這處洞穴入口處雖然看似不過一人大小,但是隨著裂縫越往里走,空間便越是寬敞。
在彎彎繞繞的走了數十步之后,兩人便看到了一處溶洞所在。
這處溶洞望之不過數百丈方圓,其中不斷有石鐘乳垂落地面,倒是另有一番風景。
在那溶洞的上方的一道裂紋處,正好有一股涓涓細流沿著山壁潺潺流淌下來。
見到這般景象,姜淵不由微微一笑的頷首贊道:“當真是一處好所在!”
那壯漢聞言也是忍不住感慨道:
“的確多虧找到了這個地方,否則我們這些人早就成了荒野枯骨了!”
要知道在荒野之中,如何尋找到水源才是最關鍵的所在。
若不是因為洞穴之中有了水源,他們這些人還不知有多少會死在取水的路上呢!
因為畏懼姜淵修士的身份,故此這壯漢對姜淵可以說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
在一番交談之中,姜淵這才弄清楚了這群人的來歷。
原來這些摩尼教余孽,與他猜想的有些不太一樣。
當初摩尼教高層在獻祭時,確確實實將所有虔誠的信徒都犧牲了。
但是那些并沒有虔誠到為明尊獻出生命的摩尼教信徒,在摩尼教中其實是占據著大多數的。
尤其是隨著摩尼教在南方的不斷攻城掠地,義軍之中的很多人其實都是泛信徒。
因此當摩尼教中的強者,與前來圍剿的各宗修士同歸于盡之后。
摩尼教義軍的處境便開始急劇崩壞。
沒有了修道之人的支持,曾經戰無不勝的義軍在朝廷的圍攻下開始節節敗退。
雖然天下各地現在都有亂民起義。
但是正所謂:出頭的椽子先爛。
誰讓摩尼教最早起義,鬧出的動靜最大呢!
故此朝庭中的那群大賢們,寧愿暫且不管其他地方的騷亂,也要徹底將摩尼教剿滅一空,以求起到殺雞儆猴之效。
于是即便有義軍投降倒戈,官軍也都一概不受。
在官軍屢屢屠城之后,剩下的摩尼教義軍與信徒終于死心了。
他們不在對朝廷的仁慈抱有希望,同樣也失去了與官軍交手的勇氣。
于是近乎百萬的摩尼教眾,開始被逼的向著更南方逃竄著。
在不知死了多少同道之后,剩余的摩尼教教徒終于進入了這處蠻荒天地之中。
不過雖然逃離了官軍的追捕,他們的日子也同樣不好過。
那黑袍壯漢告訴姜淵,他們這隊人馬本來足足有五千多人。
但是等到他們找到眼前的這處洞穴之后,便只剩下不到五百人。
說到這里,那壯漢鋼鐵般堅毅的臉上,不由滿是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