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都山一去數千里,這一趟少則三月,多則半年。張謙只稍作思量,便應諾下來:“好!”
道人于后山中砍一松樹,削成木劍,于劍身刻數道符箓,又取黃紙、朱砂,畫數道符咒,并木盒交與張謙,
道:“此劍與符可斬妖滅鬼,以作護身之用。但切勿妄生殺念,非大奸大惡者,只作驅趕便可。”
又道:“此物性命攸關,此去路途遙遠,望靜之不畏艱苦,務必送至。”
張謙領命下山。
張屠戶早年喪妻,與兒子相依為命,見張謙要遠行,悶悶不樂卻不勸阻,給了些許銀財,又備齊吃穿用度,道歸時需帶兒媳。
張謙的拳腳師父卻很有興致,把自己珍藏多年的大槍送給了張謙,又有牛車相贈,令他在外闖一番名堂。
其余師朋各有相送,但路途遙遠,不好多帶,皆推拒了。
拜別父親與諸師父,離了白水鎮。
張謙一路往北,逢州過縣,涉水登山,轉眼一月有余,蟲出其洞,鳥出其巢,不覺東風撲面,已是春日光景。
這一日黃昏到得武寧地界,進城后找到一處驛館,吩咐店家安頓車馬,把牛喂上,又點了兩個素菜,要了一間上房。
一路風塵,張謙略感疲倦,吃過飯后正要回房歇息,恰有一道人進來,便留在了坐位上。
道人身體修長,白發長須,混元巾,赭紅道袍,負青劍,執鹿尾,好一派仙風道骨。
這人坐定后便道:“店家,上兩道小菜,不要葷腥。再上一碗米飯,一碗清水。”
張謙暗自觀察,心道:“果然是個出家修行的道士。”
待小二上菜,道人便細嚼慢咽起來。張謙正欲上前攀談,忽見道人怒道:“小二,我是否叮囑你菜中不要葷腥!”
小二急急趕來,見道人筷子上正夾著一小塊肥肉,趕忙道:“對不住您道長,許是廚子無意落鍋里的,我去給您換一份!”
道人不悅道:“快去吧!”
館內客人皆嘆好道人。
張謙卻失了興致,要了一盆洗澡水,自回房去。
夜深人靜時攸然轉醒,提燈小解,路過柴房時,見房門開一條小縫,內有微暗光亮,聽得房內窸窸窣窣。好奇心催得他往房內一看,單看外形,正是今日那道人,正大快朵頤,連他在外面都沒發現。
張謙不動聲色地離開,找到驛館老板,悄聲告知。老板聞言當即大怒,悄悄叫上幾個伙計,拿賊去了。
不消多時,驛館內響起了爭吵聲、喝斥聲、打人聲、哀號聲……館內客人被陸續吵醒。
張謙回房睡了個好覺。
不期第二日路過另一條街時,又遇到這江湖騙子,此人依舊一副仙風道骨,與人為善的模樣,臉上沒有一點被打過的樣子。驛館老板可是告訴他,昨夜把這騙子打得鼻青臉腫的。
江湖騙子今日擺了一地攤,攤邊兩面旗,一書鐵口直斷,一書藥王在世。
攤邊圍了一堆人,或是求仙問卦,或是求醫問藥。張謙來了興致,把牛車停在一少人小巷,自己走了過去。
張謙看了一會兒,發現這人舌綻蓮花,又懂話術,三言兩語就能把這些無知鄉民哄住,不提卦金或者診金的事情,這些人卻已把他奉為神明,會盡量多給他一些。
又看了一陣,張謙發現這人也算有些本事,至少道家佛家的經文讀了不少。奇門遁甲、八字六爻、梅花易數應該也是學過的,只是這水平,在張謙看來,連入門都算不上。
這時,忽有一人騎黃馬過街,停到攤前。眾人見之紛紛讓道,這人一下馬便對老騙子拱手道:“我家公子昏迷半月有余,米水不進,請道長施手援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