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謙要為李母醫治,與李有糧同往鎮上買黃紙朱砂。
途中,有糧問道:“道長既然不能吃魚,為何能殺魚?”
張謙道:“人吃魚,魚吃蝦,是為了生存,此為天道自然。我不食魚,乃為己心喜惡,非為戒律。”
李有糧道:“不懂。不過你是好人。”
有糧又問道:“村中許多人無錢醫治,道長能不能也為他們診治?”
張謙道:“可以。”
至鎮上,備齊了朱砂黃紙等,又要到藥鋪中抓些藥。
李有糧阻之,道:“只能憑道觀里的藥方抓藥。”
“竟有這等事情?”
張謙進一藥鋪詢問,果是如此。心中郁郁不平,又至城北道觀,但見此道觀,懸匾額,書魚龍觀三個燙金大字。青瓦飛檐層疊,絳色木門大開,灰石鋪路,院墻粉白帶朱紅墻圍。
入觀見水榭樓臺,魚龍畫柱,供奉數座神像,正殿供奉三神像,各為:玄天壬水元道大帝、北極庚金吞天大帝、癸水德澤五方祖師。
此三個供奉稱諱狗屁不通,張謙又覺神像邪氣森然,面色猙獰,目露兇戾,無慈悲相,遂知此處供奉乃是邪神。
再觀觀中道士,或肥頭大耳,或尖嘴猴腮,于觀中高聲喧嘩,所言者多是酒色財氣,又有道士收香火錢,貪婪神色溢于言表。
正當此時,一年輕道士塞過來三柱高香,道:“燒爐香吧。”
張謙面有慍色,道:“不必了。”欲牽有糧手離開。
此人攔住張謙:“豈有入觀不進香之理?”
張謙道:“你待如何?”
那人道:“自是要你進香。”
張謙大怒:“你等以道門之名奉養邪神,為禍鄉里,吾代祖師清理你等!”
踢翻了案臺,又踹翻香爐,將此人提起扔向神像。殿內頓時狼藉一片。香客大驚,四五個道士圍過來,但見張謙力大,不敢向前。
張謙大步向前,幾個人連連后退,張謙厲聲喝問:“住持何在?”
幾人面面相覷,無人答話。
事已至此,張謙一不做,二不休,推倒三座丈余石像,砸爛供奉牌位,眾人驚懼,無敢擋者。
張謙道:“吾乃真武宮弟子張謙,傳話你等住持,來河陰村尋我!”
張謙回水畔小村,為李母制符水,水至病消。于村中居數日,診脈觀相,施祛病符,數日內使村中病人痊愈,一時間傳為神仙。
此數日,聞得魚龍觀收糧收錢,強搶民女,比匪類不如。鄉民四季奉獻牛羊等物供奉,以求風調雨順。有流年不利,或澇或旱,則在河畔建臺祈禳,有甚時,需奉上童男童女。
亦聽聞觀中住持頗有法術,可避水,可招云,呼風喚雨,祈禳之事無有不利,此人所共見。故無人敢違逆。
張謙于村中數日,不見住持尋來,遂以奇門演算,見兇兆,想來那住持有些本事,復占破解之法,無果。
且說魚龍觀住持葛善外出,歸來見觀宇被毀,大發雷霆。聞張謙言行后又默默不語。吩咐觀中諸人:“近日莫要生事,多找石匠,三日內筑好神像,上金漆。”
三日內果然筑好石像,涂好金漆,熠熠生輝。夜間盜一對童男童女,于觀內擺案設香,做法殺之。不多時,觀內現一虛影,乃蟾精形象,享用了祭品。
問葛善:“何事?”
葛善將張謙所行之事一一講明,道:“請大帝授一術,降服此人。”
蟾精聞情驚怒,道:“速來吾宮中,傳汝道法。”
葛善既得妖術,遣人于南岸山中建一臺,作法三日,三日內狂風驟雨,又以新得妖術使河岸一山頭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