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誦高上玉皇心印妙經曰:“上藥三品,神與氣精,恍恍惚惚……”
張謙知其傳妙經真義,就地抱元守中,感悟真經大道。
韋理應連誦三遍,張謙如經中所言,七竅相通,竅竅光明,自然身輕,太和充盈。待轉醒,心中已有計較。
韋理應道:“我亦有所感悟,今日便到此罷。”
言罷,施遁法離去。
得授妙經,張謙亦于山中尋僻靜處,靜心修煉,不表。
且說王至平王真人,原定開壇之期蓬萊棲霞觀、昆侖三清宮、道盟三處未至,只得靜待。
真人煉五方旗,當先行普天大醮,奉三千六百醮位,行七七四十九天,求各方祖師護佑,方可事半功倍。
然行大醮,需四國皇帝下旨,此道盟之職,上表需都功印,此印存于棲霞觀。
另有三清宮地位超然。此三處皆未至,則大醮難行。
隔三日,一坤道至此間,道:“我乃棲霞觀任真人門下譚自清,奉法旨送都功印而來。”
此坤道目現電光,身材修長,高束發,一字巾,水合服,英武俊美,無道者之溫和,有護法之威嚴。
見王至平,奉上都功印,
道:“真人之舉乃為天下蒼生計,家師囑我但憑真人吩咐。”
遂居觀中。
又隔一日,十余道人結伴而至,乃是三清宮諸道人。
道盟諸人十日后方至。
數十人身著華服,佩金戴銀,乘轎至觀。
王真人等待日久,又見道盟諸人神態睥睨,貪圖享樂,無半點道人模樣。不悅。
道:“我欲行大計,汝等耽擱時日,該當何罪。”
道盟為首一人怒道:“王真人好生狂妄,我道盟統御四國道門,奉天子旨意行事,豈是汝能問罪?”
此人道名郭忠玉,乃是道盟盟主首徒。
真人大怒,蒲扇大的巴掌劈頭打來,郭忠玉空有道法,無從施展,被拍下山去。
王至平對余者道:“汝等亦去,再上山來見。”
眾人唯唯諾諾,復下山。
陸衍息道:“此等敗類走狗,自當教訓一番。”
又道:“老祖此舉大快人心。”
王至平道:“道盟初建之時,揚正氣,除奸惡,布道于民,此時俱成了阿諛奉承之輩,宦官走狗之徒,眼里只有權勢金銀,心中無半點道門訓戒。”
“若非如此,郭忠玉身為道盟首徒,豈會不合我一擊之力。”
陸衍息嘆道:“皇帝昏聵,奸佞當道,皆亡國之征,你又何必執念于這五方旗……”
王至平道:“我掃蕩外魔,一為消執念,得道心,二為天下蒼生,單不為帝王將相。”
又道:“我需行功數年,功成之日即我飛升之期。四國百年,已有二國朝堂失政,黎民遭苦。汝接我司職,需顯霹靂手段,震懾道盟,警示皇帝。”
二人計定多年,此時不過是王真人之感嘆。
陸衍息應諾:“我自竭忠盡智,死而后已。”
回說張謙得妙經真義,于山中清幽之地靜修月旬,不食不谷,乃采日月之精華,食天地之靈氣。
真氣行于百脈四肢,布在五行臟腑。直修得神清目明,骨散寒瓊。心念輪轉間,知觸及煉氣化神之境。
欣喜之際,見一道人踏云趕來,那人道:“今日諸地道人皆至,道友快隨我回觀。”
來者一身玉骨,披頭散發,正是韋理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