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至平垂淚,道:“皆非我心意,卻令我感慨。”
張謙道:“昔年秦末,楚漢相爭,一曰高祖,一曰霸王,二人青史留名,萬古流芳。二曲俱言此事。”
王至平憶往昔,道:“昔年未受箓時,我為楚國大將,鎮衛楚境,今聞二曲,如聞號角,歸營帳。”
又問道:“小友何處得此名曲,楚漢之爭又為何典故?”
張謙道:“我不愿假言欺騙,真人莫再問了。”
王至平聞二曲,心結漸松,真道似隱似現,問張謙:“汝知我事否?”
張謙道:“有所耳聞。”
王至平問:“小友如何看待?”
張謙見其不似考教,乃誠心發問,沉吟道:“真人修道非為成仙,只為蕩天魔,清九州,大道三千,包羅萬象,真人之志也在其中。”
“林泉清修者,乃是凡俗之輩,真人志堅,豈是凡俗可比。”
王志平聞言道心勃發,志氣昂揚,心志愈發堅定,道:“此言大善!”
遂解劍與張謙,道:“我本想大醮后為你講道,今觀你道心通透,實無可贈。此劍名曰蕩魔,贈與小友,謝小友高功之恩,解惑之情。”
“不敢受此謝。”
張謙拒之曰:“惟愿真人傳我道術。”
“不可。”王志平道:“凡道術,假于符咒者,你自學可成。請神者,你得祖師垂憐,不需我傳。通自然者,你性功尚可,命功薄弱,此時不宜修煉。”
道門修行,講性命交修,性即心性,命即軀體。
張謙命功接觸甚少,揖禮道:“請前輩解惑。”
王志平道:“筑基者有二,一為小筑基,身體強健即為小筑基,二為大筑基,以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返虛。返虛者,返回先天也。此時方可性命交修,施道法無需符咒。”
張謙想起那日陸衍息傳他駕云之術,正是此理。
道:“我日夜勤修,返虛境后再來尋真人。”
王志平道:“收下此劍罷,不為恩情,只為知己。”
張謙稱謝受之,同韋理應離開。
至外間,韋理應不悅道:“此劍乃家師佩劍,隨師尊百年之久,你如何受之。”
張謙訝然:“竟如此珍貴。我即刻送回!”
韋理應道:“師尊必不收,還會責我多言。”
“這可如何是好。”張謙一時躊躇。
韋理應道:“你將此劍與我,待你離開,我交還師尊。”
張謙道:“如此最好。”
交劍與韋理應。
韋理應道:“我以道術換此劍,不虧你。”
又道:“春和觀中有諸般自然妙術,可假符咒而施。師尊恐你沉溺于術,忘記性命根本,故不授你。”
張謙道:“請道友指點。”
韋理應懊惱:“師尊引你為知己,你我又為友,何其亂也!”
張謙笑曰:“你我方外之人,何必拘泥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