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半日,見一漁船。
漁民皆赤背裸臂,皮膚黝黑,其一人喊道:“二位快些到船上來。”
二人上船,漁民見是譚自清,道:“原來是譚道長,還以為有人落了難。”
又道:“船上沒有素齋,慢怠道長了。”
張謙問道:“海域兇險,何不于內海捕撈。”
那漁人聽他口音不似本地人,道:“有仙山護幼,道長們常于海上往來,無妨的。”
譚自清忽而警覺站起,道:“有海怪來了。”
話音未落,煞時間風云變色,海面卷起濤天巨浪,漁船欲傾。
張謙迅捷,取二符拋出,急念咒,咒印變幻,先于高空虛幻變大,后落于漁船兩側,使浪頭打船不到。
漁人皆驚疑,喊道:“快些行船!”
風浪不止,數次欲突圍不成,平息下去。漸有一島浮出水面,初時不過丈余,后比漁船大出數倍。漁人皆驚,癱軟倒地。
忽得一聲水響,一條巨蛇浮出水面,與島相連,全貌浮出,哪里是島,乃是一巨龜。
斷水符斷得了海水卻不能阻巨龜,巨龜一目便有七八人大小,口一張便能吞下半只船。
張謙見勢,跳下船去,浮在水面,取三十六張符貼周身各處,施壺天之術,身體變化,與巨龜一般大小,。春和觀中習妙術,頂天踏波真男兒。又行大力術,一手掐住巨龜脖頸,甩手扔出數里。
譚自清將寶劍擲與張謙,寶劍迎風變大,張謙接劍在手。
巨龜復來戰,但見張謙手中劍,止住攻勢,化作人形,浮在虛空,其顴骨額頭凸出,白須白眉頂上禿,駝背躬腰拄拐棍,背上一口大鍋,怒道:“爾棲霞觀人,為何阻我?”
譚自清認得那龜,復上前來,與張謙道:“彼是師尊舊友。”
張謙收了神通,回漁船。譚自清上前,道:“師叔可還認得晚輩?”
老龜細看,認出人來,怒氣消了些,道:“原來是侄兒。你為何阻我?”
譚自清反問道:“師叔為何要害這漁船?”
老龜道:“這船人數次三番捉我兒孫,我勸告數次,皆不從。前日我出游,歸來又少了數十兒郎,你說誰是誰非?”
譚自清道:“且待我問明原尾。”
回船上問那船主。船主道:“我實不知是仙龜兒孫。只是此種龜肉香質美……”
老龜聞言大怒,又要起風浪。忙止之。
張謙怒道:“還不快些還回去!”
船上人趕忙到漁艙,提了幾十只龜出來,放歸大海。
老龜見兒孫得還,道:“我要他等立誓,此生不得出海,不得食肉。”
一船漁人叫苦不疊,央求張、譚二人。
張謙道:“若要仙龜饒你等性命,便要依了他言。”
幾十漁人紛紛立誓,若違此誓,教海獸分尸而死。
只是從此無了生計,不知如何作活。
張謙道:“你等貪圖銀財,謀害生靈,自當遭罪抵過。”
老龜消了怒氣,化出原形,道:“二位侄兒到我府上去罷。”
二人欣然答允,坐龜背上,往深海去了。
行數海里,乃見一島。島上一座宮殿金碧輝煌,島內宮外有蝦兵蟹將守衛,殿堂上下有蚌精鯉怪侍奉。
張謙道:“倒是與龍王行宮雷同。”
老龜甚是好客,取來瓜果招待,聞言又道:“我明日帶你們游覽龍宮。”
二人住下。是夜,張謙作一夢,夢中一巨態章魚,背生雙翅,揮著八只爪子,自無盡黑暗中來,浮于上空,欲吞了龜府海島。
張謙只感五氣亂行,神臺渾沌,立時驚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