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希存道:“你且回山,請玉皇廟韓真人來。”
張謙留一張道符,又傳了口訣指印,道:“此是匿形之術,危難時保師叔無礙。”
徑往泰山,見得韓真人,將事說了。
真人道:“你生辰與我。”
張謙依舊報出八字,真人一番推算,道:“小友稍待。”
不多時,取來一玉盒,道:“此中為玉皇符,時機到時自會用上。”
張謙拜謝真人,回時大雨。
大雨接連數日,河水漲起,眼見要成洪災。縣令領眾官拜龍王,雨亦不止。
是夜,張謙夢中見一白龍,那白龍道:“我為外魔所害,只余此神念,請助我招來魂魄,我方能還此地太平。”
張謙猛然驚醒,見玉盒中透出光芒,尋魏希存商議。
議定,于河岸挖百年柳樹一棵,根須保存完整,又于廟外建一方灣池,引河水入,置柳樹于其中,沿池畔設一百單八盞魂燈。
請來縣令及縣中各地百姓,設案焚香,各處準備得當,張謙行招魂攝魄之術。
百姓伏跪請愿,浩氣升騰,。雨勢愈急,浩氣沖霄。
日夜施法,而百姓多有力不支者,倒在雨中。
三日后,玉盒自啟,金符落于池中,老柳散發金光,一聲龍鳴直沖霄漢,老柳幻化,金光消散,真龍于汶水顯跡。好大一條白龍沖出灣池,盤旋于高空之上。
彼龍息一吐,吹散陰云,龍尾一擺,雨住風歇。巨爪一揮,蓮瓣灑落,病者皆愈。
眾人或惶恐,或驚喜,連連參拜。多有驚者,昏死過去。
不多時,又有陰云密布,一黑龍現于空中,纏斗白龍。
張謙大驚,道:“是那孩童。”
駕云前往助戰。
不料黑龍只一個甩尾,將他打入河中。
魏希存將他救起,道:“這黑龍不與我等計較,又做種種伎倆,當是為展大王。”
張謙道:“應當是了。”
大雨磅礴,河水倒流。眼見河堤要決口,道:“師叔安排眾人往南山去。”
魏希存默念咒術,道一聲“起”。
眾人即飄蕩于空中,往南去了。
彼跟上,對張謙道:“此處交與你了。”
張謙取符掐訣,行搬運術,加固河堤。
汶水綿延百里,張謙一處處加固過去,三日不休,白龍亦戰黑龍三日,吞云吐電,咆哮生雷,直打到泰山黃河,山河震蕩,多有百姓隱見龍形。
張謙不愿坐視,回泰山,見魏希和,問曰:“師父,我欲助大王,無奈力不能及,請師父教我。”
魏希和道:“安心罷。”
張謙如何能安心,又至玉皇廟見韓真人。
真人道:“不若行請祖師下降,平此動蕩。”
張謙道:“晚輩只可通神,不能請神了。”
真人見他焦急,道:“既如此,我去罷。”
言罷,足下生云,托身飛起。
張謙追出,已不見真人蹤跡。真人此去生死難料,教他心中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