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勸他不住。張謙或駕云,或施五行遁術,晝夜不歇,三日至京師,先往道盟見主事之人。
道盟于吳國主事,道名蔣忠禮。
其道:“若非你將郭師兄逼入魔道,豈能有今日之禍。況我等俱是方外之人,如何理這世間俗世。”
此道不通。張謙入天師觀,見住持,道:“如今外魔作亂,若再興兵事,恐有大禍。”
住持道:“靜極則動,戰與不戰皆是大道運轉,道友何必執迷。”
離了天師觀,張謙直罵住持修行修壞了腦子。
又訪數座道觀,皆不愿理會此事。
張謙無計可施,是夜,居皇城外客店,待至夜深人靜之時,焚香一柱,行嫁夢之法,入皇帝夢。
陳道:“今有楚國興不義之兵,來犯吳國,吳國理當痛擊之。然,如今有外魔作亂,若大動干戈,則戾氣資外魔,故請陛下只以堅守,更不可傷及無辜百姓。若明日午時天降大雨,則此言為實,萬望陛下納貧道諫言。”
吳國皇帝驚醒,喚來左右侍奉。次日早朝,說此事與朝中大臣。
有上大夫楊士端道:“此是陛下以百姓為念,故有此夢。然楚國屢犯我疆界,若不痛擊,則其必欺吾國勢弱膽小,再無安寧之日。”
皇帝又道:“那道士言,午時有大雨。”
又有大臣衛奉勤出列,道:“我聞道門中人身懷異術,或有入夢之法,或有布云施雨之能。此中或許有妖人作祟,壞我國國事。”
蔣忠禮聞言大怒,其地位顯赫,立于皇帝右側,道:“老匹夫,你莫含血噴人。”
又上奏曰:“我道門中人向來不問國事。況嫁夢之術非返虛境高人不能用,布云施雨乃是請神之法,如今道人不能溝通上天,如何會是我道門中人作祟。”
楊士端道:“當日春和觀大醮,有張謙溝通上天,我聞彼已至京師。你如何說?”
蔣忠禮道:“此人與我道盟不睦,無甚關聯。”
衛奉勤道:“道盟統領天下道門,豈一句無甚無聯推托了事。”
眼見軍機大事要變成儒道之爭,皇帝道:“勿需再議。且看這雨下是不下。”
自得和圣真傳,張謙修行日益精進,如今已悟得風雨雷電之道,初入返虛之境。
至午時,其隨風而起,袖袍一揮,即起大風,片刻工夫聚來烏云,其立于云層之上,點出一指,即雷鳴電閃,大雨傾瀉下來。
路上行人紛紛尋處避雨。
皇帝留眾大臣宮中用膳,到午時,眼見黑云聚來,降下一場大雨,只一刻鐘,云銷雨霽。
皇帝問蔣忠禮:“果是那張高功所為?”
蔣忠禮因郭忠玉之事,深知張謙為人。
道:“此人目無綱常,乃是個野道士。陛下萬不可為此人誆騙。”
皇帝道:“朕有伐楚之心久矣,若得此人,豈不是如虎添翼。即便不為我所用,亦可結下善緣。”
眾大臣見皇帝伐楚之心不改,安下心來。
楊士端道:“請陛下下詣,召他入宮來見。”
張謙行雨一刻鐘,張口一吹,吹散陰云,歸旅店。不消一刻,有官差尋到他,宣他入宮。
入宮面圣,眾大臣皆在列。
皇帝先詢問夢中之事,張謙坦然承認。
皇帝問他:“外魔為何物?”
張謙道:“人心不正,外魔自生。天災**俱是外魔根基。”
皇帝道:“我亦不愿興兵,然楚國屢犯我疆界,朕為祖宗基業,無有退路。”
張謙道:“楚國一方,我亦當盡力說和,若事有不成,陛下再戰不遲。”
皇帝道:“依真人之言。”
欲設宴招待張謙。
張謙道:“事有緩急,我先往楚國,阻止進軍。”
言罷往楚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