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仲林道:“我如何不知,只是如今唯攻克玉山一道。”
軍師道:“那日道人之言應驗,或可請來一敘。”
阮仲林道:“茫茫大海,如何尋得。”
軍師道:“他既有意使兩方罷兵,想來還會再來。且讓將士休養幾日不遲。”
張謙知阮仲林立功心切,故而一路施雨,教他心生退意。至大彰鎮,見其軍中將士水土不服,多生疾病,想那將軍當知何為天意。又拖了兩天,來至營中,見阮仲林。
阮仲林果然已生退意。當下有了計較,道:“我今番來此,亦是請將軍退兵。”
阮仲林有求于他,道:“我實不愿出兵,只是陛下旨意,我不敢辭。”
張謙道:“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天子親臨,怕也不會再動干戈了。”
阮仲林道:“話雖如此,然,天子有命,不敢不受。”
張謙道:“我有一策,可解將軍煩惱。”
道:“我已與吳國國主說定,吳國只堅守,不出兵,你若不攻城,自然相安無事。”
阮仲林道:“若不進兵,恐為朝中大臣攻訐。”
張謙道:“將軍只需以將士休養為名,拖延半月,我自往京師勸說陛下。”
穩住阮仲林,張謙即刻前往楚京,其駕云施遁,五日到得楚京,至甘源山見住持何真人,問京中勢態。
何誠道道:“你離京后,晏素懷得重用,其上下整治,使得楚國境況好轉,其向來有平天下之志,吞吳、滅齊,平燕。如今兵發吳國,乃是他第一步。”
辭別何誠道,張謙到得相府,見晏素懷,道:“不知晏相為何興兵伐吳。”
晏素懷道:“九州一日不統,則百姓一日不得安寧。我勸圣上伐吳,乃為天下蒼生計。”
張謙問:“晏相可知外魔之事?”
晏素懷道:“若能天下一統,九州共力戮之,外魔定除。”
張謙道:“如今外魔只露馬腳,若興刀兵,必與其可乘之機,屆時必生禍亂,涂炭九州。”
晏素懷道:“四國皆懷征伐之心日久,道長阻一時又有何用。”
張謙道:“盡人力爾。”
晏素懷嘆道:“滾滾大勢,非你我可擋啊。”
其起身踱步,半晌,心中似有定計,道:“罷了。我明日即上表圣上,阮將軍之兵,只作駐軍用。”
其對張謙頗有好感,當下治宴款待。張謙見事有成,也放下心來。
次日晏素懷即上表天子,如今朝中大臣以晏素懷為首,天子勢弱,只能下旨。
張謙知事定,即刻趕赴大彰,進營見士兵多有傷殘。
問阮仲林:“十幾日工夫,怎地打了起來?”
阮仲林憤然道:“楊成武乘夜襲我軍營,你如何說!”
張謙取卦,見他所言非虛,道:“圣上旨意數日便到,你且忍耐,我去與你要說法。”
阮仲林他鄉作戰,將士多生疾病,如今又遭偷襲,生了怯戰之意。
道:“我便再信你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