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夏國的農民種地幾乎都是全靠人力和小型的機器拖拉機耕種。
地干旱了,澆地都是用小型的水泵從井里把水抽上來,然后再通過軟水管輸送到地里。這樣澆地一天最多也就澆個五六畝的樣子,而且人還很累。
林辰的高科技農場,面積最小的一個也超過了十萬畝,要是按照這種澆地的方法,恐怕到時候莊稼都旱死完了,他的農場還沒有澆千分之一呢。
至于灌溉方式他選擇的是噴灌和滴灌相結合。
農場怎么建設林辰不管,這些都有李光遠他們三個負責,他們三個在農場的建設方面也是經驗相當的豐富的,所以用不著林辰去操心。
在夏國,你只要錢到位了,工程的質量和速度你都不用擔心。
不是有那么一句話嗎,工程的質量好不好,速度快不快,就看你的錢有沒有給到位,發的及時不及時。
從七月份開始,宜川省的這五個市就進入了轟轟烈烈的大建設模式。
政府修路不僅雇傭了大量的民工,就連農場的建設也雇傭了大量的民工。
農場的開工建設已經開始對當地的經濟發展起拉動的作用了。
按照林辰的計劃,在入冬之前,盡可能的能種上一茬冬小麥。
冬小麥一般都是在陽歷十一月份的時候種植,現在是七月份,也就是說距離種植冬小麥的時間還有四個月。
這四個月的時間里,農場的一切設施都要建造好,這個時間就很緊了。
但是時間再緊,事情也要辦,活也要干。
時間緊不怕,兩半倒不就可以了,一天二十四小時不停工不就可以了,反正現在是夏天,晚上干活更涼快。
只要給錢,夏國的民工可不管你是白天干活還是晚上干活。
農場的建設,也是需要辰怡農業公司這邊安排人監督和指導的,畢竟一切都要按照施工圖紙走,不能出錯的。
好在在六月份的時候,李光遠他們從省城的各個高校招收了一大批畢業的大學生,還有在七月份陸陸續續招聘的一些企業的管理人才。
也正是有了這些人才的加入,辰怡農業公司才可以同時開工建設五個高科技農場。
農場的建設也逐漸的走入了正軌,而這個時候林辰再把研究所的建設提上了日程。
研究所是必須要建立的,不建立研究所,以后他從系統之中簽到的那么多的高科技怎么拿到現實之中來。
他早就想把研究所建起來了,只是因為以前沒有足夠的科研人才,所以才擱淺了,但現在他的研究所不缺人了。
研究所建造在哪里,這個林辰有些不好決定了。
按照他原本的計劃,研究所是肯定要建立在林家村的,畢竟他的家在林家村,而辰怡農業公司現在的總部也在林家村。
但是后來他又想想覺得不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