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以嗑飛云系的急先鋒豆瓣踩組為例,其繁盛的FYFY文學,正是他們趣味化UGC生產的結果。
開機后到去年夏天。踩組出現大量FYFY文學,大家邊嗑路透糖邊豐滿著陳飛宇的廢物太子人設。而代拍大粉疑似制作人、代拍被打事件、原著作者退網事件,則讓《皓衣行》的討論度持續升溫。
從去年夏天到現在,隨著《皓衣行》的物料越來越多被放出,討論也延展到具體劇情。包括BG線的討論、陳瑤的戲份、過審問題、《山河令》的半路殺出、人工糖精等問題。
在拍攝過程中抵制女性角色加戲,也算是耽改劇受眾的傳統藝能。陳瑤之于《皓衣行》,恰似孟子義之于《陳情令》。
如果說耽改劇有什么特別之處,那就是粉絲不僅看戲還入戲,甚至參與推動劇情發展。由于懷疑劇組給女演員加戲,《陳情令》粉絲曾在網絡上進行大規模抗議,播出期間也多次如法炮制,為愛而戰。
虛擬追劇不僅是為劇集預熱,也是養成粉絲的過程。愛這個東西吧,從來都是越愛越有,越愛越多。投注的感情不斷積累,自然能夠轉化為強大的行動力、購買力。
打榜氪金、追見面會,那還算個事?
丁旭還是很期待《皓衣行》的,并且對其工業化程度深為嘆服。不管最終結果如何,這都將是國劇營銷的又一經典案例。
IP運作千里埋線,CP營業也相當有打工人的精神。論線上合體,官宣至今其實很克制。第一次是0121官宣喊話吃飯,第二次是《月上重火》微博,第三次是《半是蜜糖半是傷》,第四次是去年底的星光大賞。
為了全方位滿足嗑糖需求,飛云系的路透糖不勝枚舉,貫穿全程主要由各類站姐提供。她們仿佛無所不在,捕捉每個微表情,提前迎接耽改CP頂流。
拍攝間隙牽個小手呀,投喂食物呀,親吻手腕紅繩呀。如果全是人工設計,工作量幾乎相當于在拍《皓衣行》的同時又拍一部娛樂圈現耽劇。
一旦領會到食用方法就很上癮。飛宇微博發個月亮,云熙發個星星,就是星月相映?
飛宇發堆紅線,云熙牽跟紅線拍個照,這叫姻緣一線?
飛宇發布的手繪作品,風格撞車羅云熙的專輯封面,就是靈魂交流?
需要聯系前后線索服食。兩個人先后打卡東京表參道,你去過的地方我也要去?
飛宇發微博說忽略手上倒刺,第二天路透圖里就被云熙拔了?
飛宇拍攝的云朵圖片,被云熙設為了手機鎖屏壁紙?
最猛的自然是柜門糖,星光大賞12分鐘37次回眸什么概念?
飛宇演唱《無問》的那滴眼淚,是向張曼玉的《青蛇》借的嗎?
飛宇發的電梯照反光里有云熙的人影,是不是幽會實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