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彪扮演的是麥客,他體格魁梧,一看就是干活的好把式。
袁朗就是那個走親戚的。
攻打榆社縣不僅僅是要知道守軍有多少,還要了解具體的地形情況。
不了解地形就排兵布陣,那是紙上談兵。
李云龍當然不可能,做那種愚蠢的荒唐事兒。所以假扮撿糞的老農親自前來偵查。
原本只叫了張大彪協助偵查,后來袁朗說要提前偵察炮兵陣地,所以也就來了。
三人分頭圍著榆社縣進行偵查,把榆社縣城外圍的情況搞得清清楚楚。
他們到此落腳,三個人把偵查到和收集到的情況綜合起來,做了個匯總。
張大彪先說道:“我看了西城門,那邊城關較大,房屋高離著城墻近。
非常便于部隊隱蔽和接近攻城,但敵人防守嚴密,打起來肯定很激烈。”
城外靠近城門的建筑群都叫城關。
攻城靠近城墻的那段距離,最怕無遮無攔距離長。簡直就是敵人眼里的靶子,會被小鬼子當成兔子射。
有大量的建筑群作為掩護,攻城的部隊能減少大量不必要的傷亡。
李云龍將其記在了心里面,說起了自己觀察到的情況:
“榆社縣城的地形易守難攻,北門兒沒有城關,有些小溝和墳堆。
東門兒是通往遼縣的公路,小鬼子對此看得緊,在此修筑了兩個碉堡固守。
那邊靠近東團堡,都在敵人炮火的射程內。除非我們先拿下東團堡,否則從東邊攻城是沒必要考慮的。”
袁朗贊同的點點頭,把自己的部隊送在敵人的炮口下,只有蠢貨才會那么做。
而且還有被兩面夾擊的風險,那就更不能從這里打了。
按照李云龍的想法,肯定是兩處敵人同時開打。
暫時放棄榆社縣,先拿東團堡肯定是不可取的。
想法在腦海中轉了一圈,袁朗說起了自己去南門看到的情況。
“南門外日軍挖掘了外壕溝,深三米,寬五米,攻城部隊過壕溝就得用很多梯子。
在城墻外還有個小高地,敵人在那里設了一個哨所。一發炮彈就解決了。
其余的也就沒什么了。從南門進攻,肯定是不占什么優勢的。”
袁朗下了判斷,李云龍和張大彪也都表示贊同。
目前來看,東城門肯定不可取。南門和北門基本是一致水平,相差不大。
“目前來看,我覺得還是從西城門打比較合適。”李云龍依照已有的信息做了判斷。
停頓了一下,他補充道:“晚上咱們再去抵近偵察一回,在做最后的決定。”
他畢竟沒有親自去西城門看過,心里面總歸是缺點什么,不愿意妄下結論。
袁朗和張大彪都沒什么意見,偵查肯定是做的越詳細越好。
一個微不足道的細節,可能就會犧牲幾個戰士。
提前偵查到了,就會減少這種無謂的犧牲。
李云龍又說:“一會兒去東團堡偵查,袁朗你就別去了,你太招眼了,容易引起敵人的懷疑。”
東團堡旁邊的東團村,只有三四十戶人家。袁朗說去走親戚,很容易就被識破。
況且他經驗不足,又是個書生面孔,容易引得鬼子懷疑。
袁朗也沒有糾結,順水推舟的同意了。反正榆社縣外的炮兵陣地,他已經有所計劃了。
榴彈炮十一公里的射程,把東團堡也覆蓋在內了。炮火支援是沒問題的。
眼下去偵查,其實也沒有太大的必要。
喝了一口水,休息了一會,李云龍和張大彪陸續出發了。
只有袁朗留在村中休息。
此刻,他還渾然不知,一隊鬼子頂著大太陽出發了,目標就是東營村。
ps:求推薦票,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