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總指揮說:有時就忘記了在敵后作戰的方針,只顧去死嘴敵人的堅固據點,我們因此不得不付出了比較大的代價。
死啃敵人堅固據點的做法,是違背游擊戰爭作戰方針的。
但是,瑕不掩瑜,無論如何,從百團大戰在抗日戰爭歷史上所起的作用來估量,這次大戰是不應該被否定的。
百團大戰的偉大功績,已被永遠載入中華民族反侵略戰爭的史冊!”
“念完了嗎?能輪我說兩句嗎?”李云龍長記性了,學會征求趙剛的意見。
趙剛示意隨他便。
李云龍想了一下才說:“我覺得上級總結的很對。打縣城啃骨頭確實是個吃力不討好的活。
用了更多的時間,更大的犧牲。消耗了更多的槍彈。取得的效果沒有想象中的好。”
李云龍舉例的是榆社縣攻堅戰,和紅崖頂伏擊戰。
啃榆社和東團堡兩個硬骨頭,付出多大代價就不用再強調了。
戰果是消滅了不到六百日偽軍,拿下了一座縣城和大量的彈藥儲備。
李云龍后來跟孔捷,丁偉一塊兒喝酒。一聽那倆貨在紅崖頂取得的戰果,直接酸了。
一個日軍大隊,一個偽軍的步兵團,兩千四五百號人。
一場伏擊戰,幾個小時就贏了。比李云龍辛辛苦苦幾天取得的戰果都好。
他娘的,簡直是出門踩狗屎!
趙剛說:“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我們眼下要跟鬼子打的是一場消耗戰,解放多少座縣城其實意義不大,只會白白浪費我們的力量。
相反,我們應該跟注重對敵人的殺傷。日軍的人力是有限的,我們今天消滅一些,明天再消滅一些。
遲早有一天,日軍連合格的兵員都拿不出來,那就離他們落敗不遠了。”
李云龍的看法是從實際中總結出來的,比較接地氣。
趙剛總結的思想,借鑒了《論持久戰》當中的思想,高屋建瓴。
袁朗笑了一下:“得,我聽明白了。咱們以后多打運動戰,游擊戰。把小鬼子西營到野地里,山區里。
利用優勢地形,再給小鬼子來偷襲,把便宜占足了再說。”
“對嘍!”
李云龍對他的總結很滿意,“我再給你提個小小的建議,比較重的武器裝備,不方便搬運,咱們以后盡量少要。
多搞點輕便實用的,沖鋒槍,機槍,迫擊炮,步兵炮一類的。
尤其那個沖鋒槍,沖鋒的時候比機槍好使,張大彪帶的那個突擊隊,起到的開路效果非常突出。”
呃……明白,明白了。
袁朗早就明白了。
武器裝備沒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