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抱著娜塔莎,右手拿著**沙,喝著伏特加,嘴里唱著喀秋莎!
烏拉,烏拉!
打了半個彈夾,袁朗嘴里輕聲哼唱著,聽到李大膽的問,回答道:
“這槍叫**沙沖鋒槍!”
李大膽有點迷糊,他以前從來沒聽過這槍啊!
在成為區小隊隊長之前,他在紅四方面軍干過,后來被打散了,獨自一人跨過好幾個省份,才找到組織
他也算是見識廣博了,中央軍八路軍常用的槍,都能說出個一二三來。
可這槍,他還真不明白。
“你沒見過就對了,這是蘇聯人剛研制的新槍,也才配備軍隊。”
袁朗頗為自得的說。
如此好槍,他前些天剛拿出來一亮相,李云龍都驚到了。
旅長都發來電報詢問,問能不能多搞一些。
**沙沖鋒槍是好東西啊!
在四二年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戰役中,與手榴彈和狙擊步槍,并列為蘇軍獲得戰斗勝利的三**寶。
據估計,二戰期間和戰后,有總數超過一千萬支的**沙被世界各國制造和仿造。
我國第一款五零式沖鋒槍,就是仿的**莎。
在著名的上甘嶺戰斗中,7連排長孫占元率領全排,使用十四支50式沖鋒槍和其他武器,連續奪取敵兩個火力點。
僅孫占元一人就斃敵16人,效果杠杠的。
在朝鮮戰場上,志愿軍戰士還為此編了歌曲頌揚它:“50式沖鋒槍,我的好戰友;打近戰打夜戰,殺敵是能手。”
眼下,雖然**沙的名氣沒有實際戰例的支撐,但是作為沙場老兵,就看得出此槍的優勢。
試想一下,一個戰斗小組全員**沙,其火力壓制可以達到了什么驚人的地步。
若不是戰友的頭都被打掉了,敵軍或許還以為對面扔出了個一萬響的鞭炮。
不過,這種情況在真實戰斗中,其實并不是非常常見的。
**沙的理論射速九百發每分鐘,真就是潑墨。
這是優點也是缺點,優點是火力壓制,打擊能力,火力持續性強。
缺點是71發的彈鼓,在物資缺乏時,若是在連發模式下掃射起來,也只能做個三秒真男人。
剛給他一個彈鼓,他接著就說。
“我射完了”。
真就是前線打得爽,后勤直罵娘。
況且,袁朗不是真的有兵工廠,供給的子彈太多,他也只能說:
“沒了,一滴也擠不出來了。”
**沙除了射速太快的缺點,還有一些缺點。
比如在使用彈鼓的時候,由于彈鼓的口味比較獨特,喜歡吃土而不喜歡吃子彈,這就會導致彈鼓卡住。
就可能出現長官命令:“某某某斯基,給我干掉對面那幫混蛋。”
斯基回答:“哦,這該死的**沙,我射不出來了”。
這在戰場上可是致命問題。
再者,**沙供彈口部位易變形,在戰場上,或許會聽見戰士大吼
“彎了彎了,我的槍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