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攪了,渡邊先生在嗎?”
在屋里都能聽出外面人,言語中充滿了恭敬。
不愧是最會裝模作樣的日本人啊!
袁朗推開門打量著來客,西裝筆挺好比二十一世紀的職場精英,在內陸地區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你是誰,怎么找到這里來的?”
渡邊太郎的身份,僅僅和中午吃飯的兩個日本人介紹過,此人必定有所關聯。
袁朗提起精神來,維護著自己大商人高傲的人設。
“抱歉,冒昧來訪打擾您了。”來訪的日本人山下一城,又給袁朗深深地鞠了一躬。
他大大方方的說明,自己是井邊一郎介紹來的,聽說這里有嗎啡出售,特地前來求購。
“拜托了。”
又是一鞠躬。
日本人面對平等對象或者強者時,在禮節上無可挑剔。
但至于心里面是怎么想的,會不會是一肚子壞水,那就不得而知了。
袁朗保持著十二分的警惕,大腦飛速運轉思考。
日本人是要試探他的底細嗎?
如果拿不出嗎啡,對方是否會對他產生懷疑?
他把人邀請進屋,沒有給出答復,而是詢問:“閣下要多少劑量?”
“兩千毫升。”
“又要用于何處呢?”
“這個,我能夠不回答嗎?”山下一城第一次委婉的表示拒絕。
嗎啡畢竟屬于違禁品,倒騰它被別人揪住辮子,也不合適。
袁朗身體前傾,表現出更多的壓迫,“兩千毫升只是個小數字,如果不是井邊君介紹你來,我根本不會跟你談。
嗎啡畢竟屬于違禁品,如果流入不該流入的地方,給我帶來一些小麻煩,那也很煩人的。”
潛臺詞再明確不過,若不是熟人介紹,你個小角色都沒資格見我。
“對不起。”山下一城又是一鞠躬,他知道能販賣違禁品的,自然是有通天的關系。
對方根本不是他能得罪的。
沉重的壓力下,他也只能如實說明。
嗎啡作為強效止痛劑,給戰爭中的許多傷兵使用過。他們當中許多人因為使用的劑量過多,承受不住染上了癮。
幾個月前,八路軍發動的襲擊,給大日本皇軍造成了大量的傷亡。
直接導致染上癮的人數,呈直線上升趨勢。
醫院控制劑量,是為了阻止軍隊更多人染上癮。但那些染上癮的人怎么辦?
軍隊可以將他們強制退伍,卻無法解決他們的癮。
提供一些嗎啡,把士兵繼續留下來,編入守備的部隊依舊能夠作戰。
至于上級的規定,日軍奉行以下克上,陽奉陰違更不是什么奇怪的事。
辦法有了,可是缺少嗎啡的來源渠道,從醫院中少量流出的,價格被炒高翻了好幾倍,依舊供不應求。
原因弄明白了,袁朗手上不缺少嗎啡,只需要權衡利弊。
從短期來看,提供嗎啡回讓日軍多一些士兵能夠堅守崗位,繼續留下來。
但從長期來看,嗎啡容易在日軍當中泛濫,使得更多人成癮。
比起鴉片來說,嗎啡的后遺癥更大。
大清軍隊就是一個例子,大量吸食鴉片的士兵,變得骨瘦如柴,更談不上戰斗力。
把強悍的日軍變成清軍,有拒絕的理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