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中條山地區,已經被八路軍視作控制的根據地。
在進山的路口,一處簡易的關卡,架著兩挺機槍,駐守的一個排戰士,一半明一半暗,牢牢的控制著進山的通道。
而如此這般的關卡,一路上還有好多個。
“政委。”
熟悉趙剛的老兵,還是改不了稱呼,連忙改口:“主任,都站了一個多小時了,您坐一會吧。”
“沒關系,我站一會就好。”趙剛親切的說,絲毫看不出內心的著急。
老兵就納悶了,是什么人來了,能讓趙主任在這等一個小時。就是旅長來了,也不過如此吧?
“來了。”
望見喬裝打扮的王根生,趙剛目光一凝,這應該是把人接回來了。
王根生趕著馬車停在關卡前,撩開車簾下來兩個人。
其中一位是參謀長于大勇,另一位讓他陪著的,就是從冀中軍區趕來的地質專家顧旭宮。
“歡迎歡迎。”趙剛熱切地迎了上去,于大勇居中介紹雙方身份。
“這就是我國著名的地質學家顧旭宮同志,這位是我的搭檔,分軍區政治部主任趙剛。”
顧旭宮來頭不小,畢業于北京農商部地質研究所地質科訓練班。
民國十二年赴美國留學,攻讀地質學,獲碩士學位。
回國后到云南實業廳,地質調查局工作。
他在沒有實驗室、沒有必要儀器設備的條件下,憑著幾臺簡陋的儀器,采用了磁法、電阻系數法、自然電流法等物理方法,
探測出云貴地區12處礦區,并推知了礦床地下分布情形和蘊藏量。
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
但由于國民政府不重視,顧旭宮離開了原有的崗位,來到北方進行地質勘探。
后來抗戰爆發,日本人找上門來,威逼利誘用上了各種手段,想讓顧旭宮為他們服務,探明開采華國的礦藏。
“我絕不會幫著你們日本人,侵略我的祖國。”
顧旭宮憤然不從,日本人沒有死心,將他軟禁了起來。
八路軍知道后,把他從日本人的魔爪中救了出來,所以他一直留在冀中軍區。
進山的路上,顧旭宮說起了此次邀請,“電報中只是說讓我來探礦,尋找容易開采的銅礦。你們八路軍是要在此采礦,做什么呢?”
趙剛看了一眼于大勇,似乎疑惑他難道路上沒有解釋嗎?
于大勇說:“還是趙主任你跟他說吧。”
他不想據此功勞,惹人嫌。
除了牽線搭橋,這事跟他關系不大。后勤管理理應是趙剛這個政治部主任的職責。
看來回頭得跟于大勇談談心了。
念頭在趙剛心中一閃而過,他笑著為顧旭宮解釋:“近來有愛國人士捐贈了兩條子彈生產線,子彈殼是銅的,生產子彈需要銅。”
顧旭宮自然明白這其中的關系,他追問:“那你們有開采銅礦,冶煉銅的設備嗎?”
“當然有了。”
趙剛回答道:“去年百團大戰的時候,我們團攻下了日本人在華北最大的煤礦,繳獲了大量的機械設備。
其中有些設備經過簡單的改進,就可以用于銅礦的冶煉開采。”
說起此事,他也不由得慶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