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高溫、高壓和有可被氧化的物質存在下,會發生爆炸。
由硝酸和氨反應生成的鹽,是一種重要的氮肥。施用于氣溫較低地區的旱田作物上,能夠起到增產的作用。
可以說這既是一種化肥,又是一種炸藥,一體兩用。
李云龍聽完后忽然想起來了一件事:“我記得,邊區兵工廠缺少炸藥,就從日本人的占領區域,買了不少的化肥,是不是就是這種東西?”
“沒錯,日本人推廣這種化肥是為了增產,更好的掠奪我國農民生產的糧食。
但它確實能變成殺人的爆炸物,只要有懂行的人提純就能行。”
那件事雖然不是張繼明做的,但他也有所耳聞。
提純化肥變成炸藥,找個農民一會兒就能學會。重點是有沒有人捅破那層窗戶紙,點明情況。
從這方面來看,知識還真是無價的。
李云龍不禁感慨,也想到了這種既是炸藥又是化肥的東西,對于明年的糧食生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條山這里土地太貧瘠了,多為旱地,本來糧食生產的又少,中間被日本人毀壞了不少,今年冬天糧食就是個問題。
眼下還得想各種辦法渡過難關。
明年的糧食生產,一定是重中之重,戰士們總不能餓著肚子打仗。
到那時化肥就有大用處了。
人多力量大,一個人領三十發子彈,三十多個人,不一會就把那一千發都打光了。
沒有出現臭彈的情況,趙剛趙剛打了幾十發,認為精準度還不錯,跟日本人產的沒什么區別。
于參謀長說:“那就讓工人開動機器繼續生產,讓我們的戰士能早些用上自家兵工廠生產的子彈。”
想想機器后面能源源不斷的生產,一千發子彈打光了也就不心疼了。
一個拿三八大蓋的戰士,配備五十發子彈,十個就是五百,一百個就是五千。
日產一萬發,就能為兩百個戰士備上充足的彈藥。
現在經過驗證了,子彈是越早生產越好,早生產早能拿到手。
丁偉則說:“咱們成功生產了第一批子彈,是不是應該向上級報告個喜訊。
我來的時候見了旅長,他對兵工廠的成立非常關心,要不是忙得走不開,估計就得來,親自看第一批子彈的生產。”
趙剛差點都忘了,被丁偉一提醒,趕忙補上了漏洞:“說的對,現在經過驗證了,是該給上級報個喜訊。”
剛才沒報喜訊,主要是因為子彈沒有經過驗證,還不能說是成功嘛。
三人達成一致,留下一名參謀通知編工廠繼續生產,找到李云龍,拉著他趕回去起草電報。
……PS:
在我國就有農民,把硝酸銨化肥提純后當成炸藥,賣給開礦的人賺取利潤。
但這種炸藥危險性十分大,在全球各地發生過不少特大爆炸案。
1947美國德克薩斯城的貨輪起火,火災引爆了船上的2300噸硝酸銨,在爆炸的同時還產生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導致附近的化工廠爆炸。
還引發了4.5米之高的海嘯,這次爆炸造成大約600人喪生,3500多人受傷的悲劇。
目前硝酸銨化肥已經列入管控范圍內,并且即便售賣的也經過特別處理,簡單提純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