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想摻和這個買賣,就得在國軍那邊有關系靠山,不然弄過去就得被搶。
高磊問:“老弟有那邊的關系?”
袁朗笑笑,熟練的拉起了虎皮:“瞞不過二位,有一位倒騰糧食的后勤官兄弟,沒有兩把刷子,也不敢干這種買賣。”
“二十斤的糧食,能賣個什么價呀?”
袁朗又笑了,這個高磊看上去很蠢啊,凈是問些蠢的問題。
“豐年的時候,二十斤糧食不過是一個人半個月的吃嚼。
災年的時候,快要餓死的災民,二十斤的糧食就能換個黃花大閨女。
賣什么價,看你能賣到哪里去。”
對了,還有一點,得先保證不會被災民搶了。
不然就別做那種美夢。
高磊失望至極,家里老爺子培養他做接班人,他一直想著干幾筆大買賣,掙大錢好在老爺子面前長長面子。
看來這個生意又不適合他。
黃大偉蒙了一口酒搖了搖頭:“這種買賣得拿槍的人才能做,
要不然,還沒來得及掙十倍百倍的利潤,就先被拿槍的人搶了。
那邊的風評我可有所耳聞,水、旱、蝗、湯,河南四荒。
那位湯司令比土匪都兇,他的軍隊成組織的搶劫強奸,日本人看了都搖頭。
說句不好聽的,就是個大號的土匪頭子,只不過披了張官皮罷了。”
高磊聽得直點頭,“確實也是,加上當年花園口大決堤。”
河南的老百姓那真是倒了八輩子血霉。怪不得寧愿給日本人當良民,也不想給國府當自由民。”
在抗戰前確實有水旱蝗蹚的說法。但抗戰時水旱蝗湯中的“湯”指的真是湯恩伯和蔣鼎文的隊伍。
主要是湯恩伯押韻,所以便宜了蔣鼎文。
并且,“蹚”在河南其實是一個區域性的叫法,豫西叫刀客(以搶劫為主),豫北叫老抬(以綁票為主),豫東叫捻子(捻軍的來歷)。
但水旱蝗湯是屬于全河南的,不分地區的噩夢。
聽說過水旱蝗湯,有誰聽說過水旱蝗刀,水旱蝗抬,水旱蝗捻嗎?
所謂“蹚將”,指的是在某些容易鬧災的地方平時為民,災時為匪的一些農民。
有些地方嚴重到忙時為農,閑時為匪的地步。
而水旱蝗蹚的特點是連著鬧,一般而言水過必旱,旱過必蝗,蝗過必蹚。所以水旱蝗蹚四字連用。
湯恩伯/蔣鼎文在河南拉桿子抓壯丁時,把大量這種人拉進了隊伍,很多隊伍就是原來土匪組成的。
鬧得湯恩伯隊伍的軍紀,完全是令人發指的侵略軍水平。
一旦出動,所過之處猶如蝗蟲過境,鬼子入侵。
殺人取樂,綁架勒索,搶劫民財,奸**女,倒賣人口,無惡不作,寸草不生。
基本做到了絕不讓鬼子來禍害河南人民。
有一個詞叫“跑老湯”,意思跟“跑老日”一樣。就是說聽見湯部要來,要像聽見鬼子要來一樣趕緊跑。
至于花園口大決堤,就是民國三大慘案之一。
1938年,為了阻止日軍的進攻步伐,打亂日軍的進攻計劃。
委員長下令,扒開位于河南省鄭州市區北郊17公里處的黃河南岸的渡口——花園口。
造成黃河決堤,上千萬人無家可歸,上百萬人因此死亡。
今年的糧食欠收,跟那件事也有一些關聯。
總之,民國政府治下的河南,老百姓豈止是倒了八輩子血霉。
簡直是投胎到了人間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