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校長今天的心情非常好。
“一定,一定!”
“這都有勞楊校長的慧眼識人、領導有方,我只不過動動腦而已。”
楊校長很享受這樣的馬屁。
“要不喝點茶?”
姜余趕緊擺手,讓校長給自己倒茶,不是嫌自己活的不耐煩嗎?
“楊校長,今天找您是有些事。”
“你說。”
“是這樣的,您也知道我那個合資廠看似有這么多人,其實真正的技術人才鳳毛麟角。”
“我希望咱們學校的相關專業的教授們或者學生可以去那里幫幫忙,就是閑時講講課,幫忙搞下設計。”
“您放心,該有的待遇肯定不會少。”
這個計劃他早就有了,工廠那幫人大多數是技校,甚至是初中畢業,專業水平層次太低。
而學校這邊的人理論非常好,各種專業的人都很精尖,就是實踐的機會太少。
他想搞一個產學研結合的模式和一個勤工儉學的基地,充分挖掘利用京都理工師生們的智慧。
楊校長低頭思索了一會兒,便點頭答應了。
教授們的工資其實并不高,尤其是理工類的宅男,這樣做并沒有壞處。
以前他們也有類似的操作,只不過都小打小鬧而已,沒有形成一個系統的規則。
有時候是白幫忙,有時候廠里面心情好就多少給點。
久而久之,學校的教授就興趣缺缺,懶得去了。
“你打算給什么樣的待遇?”
他也不廢話,就直入主題。
“是這樣的,我這些天也想了很久,把這些獎勵措施都重新做每一次歸納整理。”
“您有閑時,可以看一看。”
說完,姜余就從公文包拿出一份文件,遞了過去。
楊校長伸手接過來后,本想便隨意看一下,卻又被里面的內容吸引住了。
1.設立勤工儉學基地。
2.產學研教學基地。
3.勞務薪酬標準。
4.成果轉化獎勵標準。
5.公司招聘標準。
……
這是一份很完整的報告書,里面的制定標準也非常詳細、嚴謹。
這不像是忽悠人,而是要廣而告之,是要長期施行的一項公司政策。
很有主見,很有遠見!
尤其是成果轉化獎勵標準這一項,最高居然可以達到100萬人民幣獎勵。
就算是最低的也有1萬人民幣。
看著他都眼紅。
土豪啊!
雖然里面也有規定,成果必須屬于騰達機械。
但這又有什么關系呢?
就算是勤工儉學,每個月也有100到200元不等。
這就解決了很多貧困生的大部分問題。
至少生活學習上就不用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