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余在化學實驗室看到了這個未知物質。
這個東西此時已經擺在了實驗盤上面。
幾乎是透明的,摸上去基本上沒有手感,好像根本不存在似的。
這應該是一種納米涂層材料。
姜余用雙手稍微扯了一下,感覺非常堅韌,沒有彈性,但它就是軟綿綿的。
實驗人員稱了一下它的重量,這片薄膜只有0.01克,也就是10毫克。
在姜余允許下,實驗人員開始做抗拉實驗。
抗拉實驗主要測試材料的抗拉強度和屈服強度。
要說這兩個概念,先從材料是如何被破壞的說起。
任何材料在受到不斷增大或者持續恒定或者持續交變的外力作用下,最終會超過某個極限而被破壞。
對材料造成破壞的外力種類很多,比如拉力、壓力、剪切力、扭力等。
屈服強度和抗拉強度這兩個強度,僅僅是針對拉力而言。
抗拉強度是材料單位面積上所能承受外力作用的極限。
超過這個極限,材料將被解離性破壞。
一般來說,高延性冷軋帶肋鋼筋抗拉強度標準值為600—1000Mpa范圍內。
而這種未知材料的抗拉強度居然達到了恐怖的121280Mpa。
接近優質鋼筋120倍的數值,這是一種什么概念?
意思就是說,一根直徑2厘米的這種材料,相當于直徑22厘米優質鋼筋的拉伸強度。
那什么是屈服強度呢?
屈服強度僅針對具有彈性材料而言,無彈性的材料沒有屈服強度。
比如各類金屬材料、塑料、橡膠等等,都有彈性,都有屈服強度。
而玻璃、陶瓷、磚石等等,一般沒有彈性。
比如40Cr這種常見的“萬能鋼”,一般的調制工藝屈服強度也能接近800Mpa以上。
而這種未知材料屈服強度居然能夠達到了97500MPa。
從這兩個數字來看,這種未知的材料主體性能是“萬能鋼”百倍以上。
簡單的來說,就是一根直徑一毫米的未知材料,可以吊起一輛小轎車那么重的重量。
當然咯,如果單純說屈服強度高或者抗拉強度高,那么這種材料就未必一定好,一定安全。
比方說只有屈服強度高,同時屈強比低的鋼材,才更安全一些!
可惜,這樣的鋼材成本太高,都不大可能被用于民用車輛上。
有一個指標可能被車企有意無意的遺忘了——沖擊韌性或沖擊功。
用相同的力,推你一下或者猛擊你一下,哪個對你的傷害大?
答案很明顯!
鋼材的抗沖擊能力高低,才是關系的安全的重要因素。
沒見過哪一次車禍是慢慢加力直到把車拉斷的吧?
都是瞬間撞擊!
如果扛不住瞬間作用力,鋼鐵抗拉強度再大有毛用?
所以問題來了。
一般的汽車鋼鐵沒辦法抵抗高強度的外力沖擊,那如果涂上這么一層特殊納米涂層材料呢?
兩車高速相撞后,又會有什么樣的結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