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一代目直接叫人攤開地圖開始規劃合作的范圍。
他準備拿出幾塊礦產比較多的土地,進行合作。
蒙古國土面積為156.65萬平方千米,人口才200萬人多一點。
要是真這樣一點點去勘探,就很麻煩。
浪費時間且不說,萬一被日韓發現了稀土可就麻煩了。
姜余覺得這樣拖拖拉拉下去,容易滋生意外事件。
他暗示總經理用第二套方案。
總經理接到訊號,趕緊開口說道。
“尊敬的總統先生,不如我說個方案,您看合適,咱們就速戰速決,如果不合適,咱們過完年以后再說,怎么樣?”
東方礦業現在是主動權在手,根本就不怕蒙古國不妥協。
人家可還等著糧食下鍋呢。
現在就是要快刀斬亂麻,一錘定音。
“您應該知道烏克蘭現如今的狀況,我們合作的很愉快,就按那個模式來,怎么樣?”
一代目想都沒想,拼命搖頭,大聲直呼不可能。
如果連礦產都沒了,他們下一代就要喝西北風了。
烏克蘭人至少還有黑土地,還有基本的工業維持。
總經理也沒有逼迫,緩緩一段時間后才繼續說道。
“要不,我們承包貴國的所有礦產,每年按照國際行情價結算,如何?”
這可是相當公平的一個建議。
當下國際礦業行情確實比較低迷,如果雙方聯合生產,蒙古國可能還會虧本。
總經理的意思就是除去成本外,另外拿一部分利潤出來分給蒙古國政府。
這絕對是一個長期的好買賣。
一代目想都沒想,就點頭答應了。
至于能夠分出多少錢,大家都可以坐下來慢慢談。
最后,他有一個要求。
“每年的開采額度不能低于10億美元。”
也就是說,東方礦業挖的越狠,蒙古國得到美元就越多。
這和姜某人的想法如出一轍。
雙方一拍即合,皆大歡喜。
當然,蒙古國也不可能啥事也不做。
日常的鐵路維護還是必須進行的。
否則,礦產和牛、羊就運不出去,糧食和生產物資就運不進來。
對蒙古國來說,礦產還真不是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還是畜牧業和現代化牛奶生產線、肉食類加工產業。
姜余愿意出錢出設備,甚至幫他們打通樺國市場。
而他的要求也不多,只要占股51%即可。
這個提議,絕對能讓蒙古國上上下下都能看到東方礦業的誠意。
姜余付出的其實也不多,這些設備自家公司都可以生產,牛奶和肉食產品都可以放在自家超市出售。
他還準備在這里培育轉基因紫花苜蓿,要讓這里的煌煌戈壁變成蔥蔥草原。
要讓這里遍地現牛羊。
假以時日,姜余手握終端市場、轉基因牧草和龐大的資本。
試問?
還有誰能夠抵抗住這樣的誘惑?
蒙古國的地理位置,已經注定他們不可能獨善其身。
這樣的結局,可能是最好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