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還不止這。
他們也打聽了一下,哈工程、哈工大、南京理工等幾所高校都有不菲的補貼和獎金。
這他媽的太不公平了。
憑啥?
……
讀研了學生們,已經有了“造反”的跡象。
這就是京大、華清等連袂而來的一個原因。
當然,幾個學校一同找上來,其實最主要的目的還并不止是學生的問題。
京大的盧校長避免大家尷尬,就岔開話題。
“老楊,你們幾所學校搞的那個《巨匠》科學期刊,為什么就不跟我們說一聲?咱們也可以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啊!”
旁邊幾人也隨聲附和。
“是啊!是啊!……”
“我們當初都不知道,要不,肯定也不會拒絕啊!”
……
姜余把的科學基金的主導權交給了楊校長,也就意味著交給了國家。
這個基金的設立,對國家保護知識產權和大力發展科研是大有好處的。
不管是對之前的老一輩科研學者的補償,還是對以后科研項目的創新激勵都是一種非常好的措施。
楊校長為姜余爭取了一些好處。
《巨匠》從此以后就成為國家指定的唯一最高等級科學期刊。
所有的中學,大學,乃至國家級的中科院,都要訂購這種期刊。
作為主辦方的國防七子,自然而然就成了國內科研學術界的扛把子。
長期以往下去,肯定會潛移默化樺國學子們。
這是復旦、京大、華清們所不愿見到的。
他們可是聲名在外了,可不想背著意外事件拉下水。
他們也組織了一次大規模的建刊。
然并卵,根本就不能對《巨匠》產生一絲一毫的威脅。
除了宣傳不夠之外,那些獎勵真的好寒磣。
最高才1000元,相差《巨匠》1000倍。
期刊等級不夠高,而且還限獎勵數量。
投文刊載的質量比起《巨匠》,簡直就是天差地別。
第一次出刊后,基本上已經被判定了死刑。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更何況那些高級知識分子。
第二次出刊后,訂閱者渺渺無幾。
敗局已定,沒有任何挽回的機會了。
《巨匠》也正因為它的出現而大放異彩。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巨匠》已經勢不可擋。
樺國科學欄目期刊,《巨匠》權威已不可撼動。
無奈之下,華清、京大等學府自發找上門想求楊校長分一杯羹。
哪怕稍微次一點的席位也好啊!
說不定哪天還可以謀權篡位。
……
姜余總算明白了,楊校長特意帶他過來的苦心。
他是要姜余明白,《巨匠》的輝煌也有他一份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