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校長,改革開放之前,清北可是咱們學生的榜樣,廣大老百姓心中的神圣學府。”
“那時候的我,對貴校的景仰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又如黃河泛濫,一發不可收拾。”
在場的眾人都微微頷首,覺得姜余說的非常不錯。
兩彈一星,大多是清北老一輩人扛起來的。
也正因為如此,北青算是把自己的口碑打造到極致……
姜余緩了口氣繼續說道。
“歲月流逝,青春悄然,我也慢慢開始長大,也漸漸懂了許多道理。”
“從我記事起,倘大的北青居然開始銷聲匿跡了,盡管它的傳說還在我們老百姓中流傳。”
“我就在等,等北青有綻放光芒的那一天。”
“我們都在等,一直耐心等到現在,卻發現曾經的輝煌光芒很可能永遠不會再綻放了。”
“陳校長,您能給我舉個例子嗎?老一輩的就別再說了。”
陳校長心里雖然有點慌亂,但表面還是保持著鎮靜。
他努力思索著這些年的有分量的重大科研成果……
他翻來覆去的回憶著,卻發現基本都是一片空白。
他真的有點慌了。
呆愣站著那,足足有一分鐘。
在座的都是觀眾,心里也是門清的很。
姜余喝了口茶,繼續問道。
“陳校長,太久的事情我也不多說了,就說這十年,清大為國家培養了多少人才?”
“你能算清楚嗎?”
陳校長剛想張開口說句話,卻趕緊閉嘴。
“嗯,……”
姜余沒有給他說話的機會。
“1985年,青大有1100名畢業生,有100個在國內嗎?”
“1986年,青大有1150名畢業生,有100個在國內嗎?”
“1987年,青大有1150名畢業生,有100個在國內嗎?”
“1988年,青大………”
………
姜余滔滔不絕的細數往屆畢業生的概況。
這個數據只能證明,在八九十年代,清北學子的流失確實是比較嚴重的。
陳校長徹底有些慌亂了,急忙說道。
“那是他們有本事出國深造去了,你有本事你也可以出去啊!”
“科學無國界嘛,要吸收國外的高新技術……”
“將來有一天,他們就會向錢老一樣都會回來的。”
姜余呵呵一笑,露出了玩味的笑容。
他鎮定自若的說道。
“呵呵……我在高三的時候,全世界最頂尖的20多所大學搶著我去,我都不稀罕。”
“至于您說的“科學無國界”,我認同一半,但是……”
“將來萬一發生戰爭,落在我們頭上的導彈,就很有可能有從青大走出去的學子們的一份功勞。”
“這,您不能否認吧?”
“還有,您說他們會回來,要等到什么時候?”
“等到我們亡國嗎?等到我們又重新被打回寸草不生的時代嗎?”
“醒醒吧,您別再做那白日夢了。”
現在在國外叱咤風云的華人學者,很多都是這十年時間出去的。
“陳校長,貴校長期以來都是拿著全國最高的教育撥款,您應該感到榮幸。”
“全國老百姓都愿意把兒女們交給你們教育成才,是信任你們,您應該感到榮耀。”
“可是,您看看,那些學生都去哪兒了?為啥都不回來了?”
“您想知道怎么回事嗎?”
陳校長立刻就脫口問道。
“怎么回事?”
“這些人為什么就不回來了?”
“國家待他們可不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