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臺全新的光刻機,不能說是最先進的,但比起島國的技術,優勢還是非常明顯的。
它采用了193nm的ArF(氟化氬)準分子激光作為光源,波長193納米,可以實現65nm到800nm的芯片工藝制程。
它可以實現20寸、12英寸、8英寸晶元投射制作。
除了支持硅晶圓之外,它還支持其他化合物半導體,例如氮化鎵和碳化硅。
它的生產效率比起島國的最先進的光刻機還提升了25%。
像這樣的光刻機,聶教授也只花了半年時間,就做出了成品。
有現成的設計圖紙,有高端的機械制造能力,要實現并不難。
至于那些光學鏡頭,阿飛趁著空閑的時間,給他們制造了1000多組,夠他們用很久了。
聶教授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回國組建完整的半導體工業體系,特意要求臺積電并入了樺國第一芯片集團。
臺島這方面的人才特別多,尤其在硅谷的華人,更是數不勝數。
他希望臺積電能夠通過自己的影響力,召集更多華人歸來建設屬于樺國的硅谷……
……
樺國的機械高端制造領域,經過兩年的跨越式發展,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尤其是樺國第一機械集團,姜余旗下最早成立的公司。
因為背靠樺國龐大的新興市場,又有玄武研究院和華城特種鋼鐵集團的技術支持。
不到兩年時間,它就已經成長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機床、盾構機、小型器械工具、工業自動生產線的制造集團。
航發一直被譽為人類頂尖工業皇冠上的明珠。
但自從風神動力制造出來并反超美英兩國后,樺國人的沉寂已久的民族自信心就完全爆發了。
尤其是科學領域的研究學者們,他們大多數已經不再畏懼西方技術的壟斷和封鎖。
兩彈一星、汽車、大飛機、巨輪、潛艇等等基本上都完成了國產自主化。
還有什么能夠難倒聰明勤奮的樺國人呢?
科研界的那些被壓制、被打磨已久的高智商人才們,因為體制的全面改革,而喚醒了他們沉寂已久的創新意識和能動力。
各類學科的高級學術論文在《巨匠》中層出不窮。
各類發明創造的專利也源源不斷的出現在聯合國知識產權書的目錄上。
也正因為如此,很多在國外留學或是已經定居的華人,看到了國內正蓬勃發展,大有重新崛起之勢,都動了回國發展的念頭。
尤其是那些七、八十年代走出去的留學生們。
他們有一些已經厭倦了國外的生活,想回到國內享受人倫之樂。
他們有一些在國外已累積了大筆資金,想榮歸故里,風光創業。
最關鍵的是長生仙釀的誘惑,和樺國公民最高醫保福利政策。
一個是增加壽命,一個是整個家庭的醫保福利(控癌)。
這些高科技玩意在西方已經不算是特別的秘密。
他們大部分人或多或少都聽說過,甚至體驗過。
那些沒多少錢的,基本上要提前兩三個月在指定的米其林餐廳預約,方可享受到長生仙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