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數字是非常恐怖的!
當下這個年代的太陽能在最理想的情況下也就產生2度電。
三倍的數據差,完全就可以大面積的推廣,甚至是自營發電機廠。
杜囯盈想自主建設發電機廠,不是沒有可能,尤其是在講究環保的歐盟完全有可行性。
這種材料打造的這種太陽能電池產生的電流比之前記錄的任何類似裝置都要強,而且無論在強光和弱光環境下都同樣有效。
等以后智能手機開發出來后,完全可以打造成一個永不充電的生物智能手機。
此外,這種源于生物的材料還可廣泛應用于采礦、深海勘探以及其他低光環境等領域。
等幾年后,國內科學技術發展突破到一個新階段,完全有可能實現全面自主生產。
這就能讓這些設備的價格大大降低。
至于為什么沒有達到系統說明的75%的轉化效率,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就是玻璃面板不達標,系統所要求的太陽能面板玻璃至少需要95%的透光率。
這要求已經超過了普通望遠鏡的鏡片水準。
目前,這種類型的玻璃國內很難大規模生產。
透光率如果不高的話,光線就容易發生折射,損失了一部分光輻射能量。
這對太陽能面板的轉化效率影響特別大。
另外,就是硅晶體的純度,半導體的材質,都未能達到系統介紹的要求。
畢竟,這是一個世紀后的高新技術,以如今的科學技術,能夠做到50%~60%的能量轉化率,已經是難能可貴。
就算是20多年后,太陽能的轉化效率也頂多控制在28%,這還是在最理想的條件下達成的。
不管怎么說,這已經實現了姜大鄴最基本目標。
就算是自建太陽能發電廠,商業化運營,也可以賺個盆滿缽滿。
要知道,大多數國家對新能源都有各種各樣的補貼措施。
尤其是歐洲發達國家,對新能源的發展格外重視,他們對自己國家的科學技術很自信,給出的補貼政策也讓人垂涎不已。
當下時期內,各國光伏產業還處于萌芽狀態,它們的發展均離不開政府的補貼政策。
而這種生物太陽能電池,可以吸收絕大部分光譜中的光輻射,產生的電量比起一般的電池要多得多。
以前建造源于生物的電池時,采取的方法是提取細菌光合用途所用的天然色素,但這種方法成本高且過程復雜,要用到有毒溶劑,且可能導致色素降解。
為解決上述問題,研究人員將色素留在細菌中。
他們通過基因編輯手段改造大腸桿菌,生成了大量葉綠蛋白,藻藍蛋白,藻紅蛋白等等。
這些蛋白類通過特定的環境下會分解成葉綠素,褐藻色素,番茄紅素等等。
這些東西吸收光線并轉化為能量來說特別有效。
研究人員為細菌涂上了一種可以充當半導體的礦物質,然后將這種混合物涂在玻璃表面。
他們采用涂膜玻璃作為電池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