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之所以眼前之景讓人敬服,乃是人的緣故。
曾書書心思靈敏,智計過人,略一思忖便明白了蕭逸才的言語中的意思,道:“師兄是想說,厲害的不是法訣,而是使用法訣的人,對么?”
蕭逸才頷首。
不遠處張小凡聞言,也開口道:“封師兄的確厲害!似‘神劍御雷’此等無上真訣,我拼盡全力,也只能勉強御使。可封師兄他不僅以一人之力駕馭三人引下的雷霆,還要在此基礎之上升華,召喚出‘雷光遁龍’,其中艱險困難何止成倍增長!”
“不止如此!”
陸雪琪清冷的聲音參入其間,道,“封師兄對神雷的駕馭之力誠然了不得,在我看來,還有另一件事不可忽略——那便是心性與器量!”
眾人聞言一驚,皆露出思索之色。
而陸雪琪清冷的眼眸中異彩微動,繼續道:“我修行‘神劍御雷真訣’的時間遠比封師兄要久。若只論對此真訣的理解,封師兄未必能勝我多少,只是他修為更高,故此真訣威能更強。——可封師兄這般借助合力突破修為桎梏,探究更上一層境界的心氣與膽魄,我卻沒有!”
曾書書聽明白,不禁感嘆道:“的確如此啊。青云四大真訣,只要潛心修行,積年累月下來總會有所收獲。可修為是修為,他這般敢于突破桎梏的心氣膽魄,可不是誰都能有的!”
蕭逸才心緒最為復雜。
因為他在年輕一輩之中修為最高,對此感觸反而更深。隱約間,他自己好似明白自己“七星劍訣”進展緩慢的緣由了。青云門講究修行循序漸進、按部就班,但這并不意味著要將自己的思維都限定在既往的窠臼之中!
循著前人之路而行,自不會犯下什么錯漏。
可按照前人之路走一遍,當真便是屬于自己的“道”了么?
若不能跳脫窠臼,以自己的目光與“道”去看待、去感受、去領悟,自然棋差一著。
諸般感悟泛上心中,蕭逸才來不及細細體悟,一時也無法用言語道出。但在這一刻,他卻明白了自己與封亦之間,其實并不是修為有所差距,他們相差的,乃是“心境”!
忽地,蕭逸才似覺察到什么,轉臉看去,正與身旁齊昊四目相對。
兩人目光交匯,旋即明白了對方眼神之意,默契地笑了。在那笑容中,有著感慨,有著贊嘆,也有著某種失落與釋然。
青云門年輕一輩弟子中,從來便是以他二人為首。
不,更準確地說,齊昊與蕭逸才相比都略遜一籌。也是在蒼松道人叛出青云門,齊昊刻苦修行,又機緣得了《天書》之助,方才拉近了一些他與蕭逸才之間的差距。
然而今日之后,無論齊昊抑或是蕭逸才,兩人都恍然明白“江山代有人才出”的含義——封亦,已然后來居上,成為青云門年輕一輩中不可忽視的旗幟性人物!
當然,他們并不會氣餒。
因為單就修為而言,三人都在“上清”初境,相差不大。
蕭逸才、齊昊也是心性驕傲之輩,承認自是弱勢之處,也并不妨礙他們愈發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