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瀟有沒有把所有的紅糖糍粑吃完。
因為單個紅糖糍粑吃起來并不會感覺甜,反而會感覺剛剛好。
但量變是會引起質變的。
吃下大半盤紅糖糍粑后,李瀟就能明顯感覺到。
這紅糖糍粑是越吃越甜,吃到后面整個舌頭都麻了。
將剩下小半的紅糖糍粑放到一邊,李瀟拉過今晚最后一道菜。
豆腐丸子。
豆腐丸子的外觀也相當好看,金黃色的外殼上,撒了一層細碎的芝麻。
聞著很香,油香四溢,熱氣騰騰。
豆腐丸子一共有4顆,整整齊齊地擺在吸油紙上。
旁邊則是一小碟的蘸醬。
“這蘸醬是由折耳根,酸蘿卜,香蔥,香菜,薄荷,以及胡辣椒混合做成的。”
“味道非常的重,而且聞上去有一股濃濃的焦糊味。”
“這味道有點像是辣椒醬糊在了鍋底一樣。”
直播間內。
“焦糊味?這難道是翻車了?”
“不會吧,前面兩樣做得這么好,最后一樣居然馬失前蹄?”
“辣椒這東西沒肉,最怕就是火候,一旦火候沒掌握好就容易糊。”
“隔著屏幕都能感覺到焦味。”
······
見直播間的人產生誤解,李瀟連忙解釋。
“這并不是辣椒沒炒好,而是貴州的一種特色叫糊辣椒。”
“這種糊辣椒制作非常簡單,但很考究火候。”
“制作的方法有點像是小時候,在農村里烤番薯的做法。”
“制作的時候需要把辣椒放在帶著余溫,將要熄滅的炭灰里面。”
“這些碳灰的溫度控制非常嚴格,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溫度太低了,碳灰的溫度會迅速地流失。”
“溫度太高了,在接觸的一瞬間就會將里面的辣椒烤焦。”
“辣椒會在還有余溫的碳灰中慢慢醞釀。”
“在聞到辣椒產生焦味的瞬間,就立刻將炭灰中的辣椒取出。”
“不過由于判斷辣椒火候的方法只能靠聞,所以出品通常不穩定。”
“所以出來的辣椒多多少少都會帶上一點膠糊的味道,所以也被人稱為糊辣椒。”
“用竹篩將帶著碳灰的辣椒,高高拋起,讓風帶走他表面多余的碳灰。”
“把花椒放進沒有水和油的鐵鍋里面低溫翻炒,直到出現花椒香味。”
“最后將鹽,花椒和辣椒放入石碾中舂碎。”
“一種在貴州非常常見的調料就完成了。”
“這胡辣椒的用途非常廣泛,在貴州的很多菜品里面都會用到,當然更多的時候是用來調制蘸料的。”
解釋完糊辣椒里面為什么會出現糊味。
李瀟用筷子夾起其中一顆和乒乓球大小相近的豆腐丸子,展示在觀眾面前。
“豆腐丸子,顧名思義就是豆腐制成的丸子。”
“把老豆腐搗成豆腐泥,加入少許的小蘇打粉。”
“放入、味精、胡椒粉,椒鹽,精鹽、雞蛋、姜末,攪拌均勻,然后用手搓圓。”
“豆腐丸子放入冰箱定型2~3個小時之后,拿出來放入油鍋里面,炸到表面金黃就可以食用。”
“制作方法很簡單,幾乎是有手就行。”
“當然如果沒辦法搓成圓形的話,其實搓成正方形或者菱形也是可以的。”
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