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中秋到了。
中秋,自然是要吃月餅的。
但往年的中秋,可不一定有月餅吃,就算有,鄉下地方,往往也就是買幾塊小孩吃。
什么五仁的,什么豆沙的,便宜的五毛,貴也往往超不過一塊。
在此之外,什么蓮蓉的,什么蛋黃的,什么鐵盒裝的,放心,除非去市里,不然絕對見不到。
今年卻不一樣。
今年有好多月餅,甜的,咸的,包裝精美的廣月,手工制作的蘇月,等等,各式各樣,琳瑯滿目。
而除了月餅之外,還有各種各樣的水果,堅果,以及特意弄回來的大閘蟹,太湖蟹,等等,十分豐盛。
也因為此,遠近的親戚,隊里的小孩子,都跟著沾了光,過了一個美麗的中秋。
當然,過節歸過節,該干的事情還是要干的。
主要是水稻收割。
后來水稻收割,都是機械作業,不需要多少人,有的直接就拉去賣掉了,曬都不用曬。
可這年月,主要還是大家相互幫忙,用人力,一茬一茬割,然后打捆,或用肩挑,或用板車拉。
回來,愿意花錢的,用脫粒機脫粒,不想花錢的,就用傳統連蓋,一下一下拍,一下一下打。
然后,要翻動,要晾曬,曬得干干的,才裝袋。
也因為此,場面顯得十分熱鬧,氣氛十足。
一些后來幾乎見不到的工具,比如連蓋,比如風車,都能見到。
這事,陳遠也參與了。
累是挺累,卻也很開心。
回到家的第一天,幫忙拎草繩,用來捆水稻的,用的是一種他也不知道該叫什么的工具,反正就一根楠竹條,一半彎過來,用麻繩綁成弓形。
講究點的,會在沒彎的另一半套上竹筒,這樣轉起來就會比較輕松,還不傷手。
不講究的,直接就這么用了,兩個人,一個人負責轉,邊轉邊退,一個人負責出草。
這樣出來的草繩,這邊叫“草舀子”,不光收水稻的時候要,收小麥的時候,也一樣要。
到第二天,就跟著過來幫忙的姨媽表哥等一堆親戚,收割,捆。
好處是,請了拖拉機,還有脫粒機,不用挑,不用拖板車,也不用費勁吧啦的拍打。
然后,又堆稻草垛。
這天,正值中秋,當夜幕降臨,一輪皎月升空,花好,月正圓。
不過好像也錯過了一件事,那就是,云宮迅音的海選。
換句話說,他的名白報了。
……
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這個時候,家里的情況是,水稻收割了,房子封頂進入裝修階段,手抓餅生意已經徹底沒干了。
所以,陳遠也沒急著回城。
三件事。
第一,幫忙曬稻谷。
第二,商量新房裝修和家具方面的事情。
第三,給家里找一條新的出路。
其實也都好辦。
稻谷好曬,攤開起壟就行,最多隔點時間翻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