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升其實不太明白陳遠要干什么。
陳遠提出的手機屏幕要求,哪怕在他一個內行人看來,也太苛刻了。
而且看不到實用性。
因為當下的手機,主流是往小了做,越小越好,越精致越好。
這樣一種情況下,高分別率,高色彩,乃至于所謂的觸摸屏,都顯得與時代發展的潮流背道而馳。
此外,觸屏手機在市場上的表現,也足以證明這些不符合市場需求。
不過,作為客戶,如果陳遠堅持,又愿意支付研發費用,那么公司還是樂意做的。
是以,最終還是達成合作意向。
首先,種花集團電腦手機業務所需的液晶顯示器,手機屏幕,委托京東方負責生產。
其次,種花集團出資五千萬人民幣,委托京東方研發電容屏技術,產出成果雙方共有。
最后,還入了京東方一股,一億美金,占股百分之四。
完事,王冬升便興高采烈離開,準備框架協議去了,留下陳遠和王川福繼續談。
作為一個技術男,哪怕是老板,王川福話也不是很多。
他這次來的目的也很簡單,就一個,拿下電池業務。
主要是手機電池。
給出的理由,陳遠也沒法拒絕。
因為00年,人家就掌握了鋰電池核心技術,成為摩托羅拉第一個國內鋰電池供應商。
到01年,鋰電池業務便躋身全球第四,同時在鎳鉻和鎳氫兩種電池方面,位列全球第二第三。
當時就是業界巨頭了,高端市場勢如破竹,索尼,松下,摩托羅拉,諾基亞,都是客戶名單之列。
02年港交所上市。
03年,成為國內第一,全球第二的充電電池制造商。
陳遠其實也沒想要拒絕。
只不過相比單純的電池業務,他更想知道,比亞迪的車怎么樣了。
現在有沒有開始造車。
有沒有車推出市場。
更遠一點,有沒有在新能源汽車上有所規劃。
而對于王川福來說,這是一件比較丟人的事情。
因為上市的第二年,也就是03年,公司就開始造車了。
當時,跟陜西投資集團合計投資二十億,建比亞迪電動汽車生產線。
又花了兩點七億,收購了秦川汽車百分之七十七的股權。
結果卻十分慘淡。
首先,當時業界普遍認為充電汽車產業化以現有的條件根本無法達成,比亞迪造車,無疑是在發瘋。
所以消息宣布之后,各大投資機構開始拋售手里的股票,一時間,比亞迪的股價血崩,短短兩天,市值蒸發近三十億港元。
并且開始連續下跌模式,最多的時候,跌去近三成。
然后,壓力還是頂住了,車還是造了。
就是,出來的車有點丑,八個經銷商,當場走了七個……
到今年才稍微好些。
第一款被嫌丑的車廢棄之后,第二款,F3,預計四月下線。
這款車,沒記錯的話,銷量應該還是不錯的,算是比亞迪進軍汽車行業的里程碑。
丟人歸丟人,相關的情況,王川福還是如實詳盡的說了。
末了,還順便推銷了一把即將下線的F3。
這算盤也打得蠻精明的,眼前這位誰呀,雖然人家不上榜,低調,可稍微有點數的都知道,這就是眼下國內的首富。
人家的錢,那是真金白銀,可不是什么股票。
人家一個人,內地富豪榜前十加起來都不夠打。
這樣的人要是出門開一輛比亞迪……嘖嘖,畫美不看。
可惜,陳遠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