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暖了,小龍蝦出來活動了。
大筆投資建設的小龍蝦研究中心,也迎來了驗收成果的一天。
成果分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技術成果。
這部分內容很多,包括水質研究,環境研究,小龍蝦生活習慣研究,以及配套的飼料研究,等等。
細分下來,水質研究又有酸堿度,肥力,等多個小項。
就這部分成果,這天上午,中心召開了技術成果鑒定會,市主要領導,市農業局,合作單位長大小龍蝦養殖研究實驗室,都參加了會議。
作為這一塊的投資方,和項目負責人,陳遠雖然沒有多少時間花在上面,但也親自出席了會議。
會議,市電視臺全程直播。
最后形成的,是一份可以進行小范圍推廣試驗養殖的技術手冊。
對于這個結果,陳遠還是滿意的。
別說什么小龍蝦什么水質都能長,根本不需要研究,那是扯淡。
就像養雞。
散養,跟大規模養殖,肯定是不一樣的,大規模養殖,要想養好,成活率高,跟隨便養,又不一樣。
這就注定了想要大面積推廣,形成商業規模化養殖,需要研究。
從小龍蝦本身,到生長環境,到飼料,到加工技術,全方位的研究。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把項目做好,成規模,成產業。
這也意味著,需要時間摸索,驗證,不可能一撮而就,一下子就大面積推廣開來。
第二部分,就是實實在在的成果了。
簡而言之,中心培養出來的蝦苗,和配套的蝦飼料加工生產線。
蝦苗跟蝦苗又不一樣。
蝦苗,有大有小,大的脫過幾次殼,通體青色,有手指長短,直接可以下鍋了,小的,才剛剛孵化出來,米粒一樣,在水里,不仔細看都沒法發現。
自然,對應的飼料配方,和粒徑,又不相同。
然后,有配套的重金屬檢測實驗室,以及蝦頭蝦尾蝦殼再利用實驗室。
技術鑒定會結束,就是圍繞著這些成果,參觀,進行驗收。
一樣是電視臺全程跟蹤報道。
到下午,一車車裝好的蝦苗,一車車裝好的飼料,就出發了。
目的地是幾個承包的養殖基地,其中就包括他自己在老家鄉下承包的那一個。
而按照研究中心的說法,最大的蝦苗,只需要十天,就可以長成成品蝦,捕撈上市。
就是這么快。
這跟他了解的也差不多。
只要環境條件合適,小龍蝦生長繁殖的速度是很快的,那種大規格的蝦苗,的的確確放下去很快就能撈起來了。
而且,這是一次投入,終身受用。
簡單來說,這次種苗投放以后,以后都不需要再投放種苗了,來年還能賣種苗。
搞定這些,舉辦“龍蝦節”的事情也隨之提上議程。
這事也簡單,資金,場地,市里出,公司負責策劃宣傳就行了。
不過小龍蝦,得用養殖出來的。
這跟整體的養殖要求有關系。
整個養殖計劃,有一個最基本的原則,那就是,不允許添加激素。
為此,還專門有個準入制度,如果產品檢驗不合格,含有激素,是上不了交易市場的。
再加上重金屬檢測等一系列指標要求,可以說,養殖出來的,比野生的更加衛生,更加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