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有點棘手。
扶持民族品牌,這個想法,一直都有。
這也是人到了一個高度,擁有了那樣一種能力之后,很自然的想法。
跟有沒有人布置作業無關。
可問題是,那些真正的民族品牌,大多已經被收購雪藏,還活躍在市場上的,也未必就是真正的民族品牌。
就比如娃哈哈。
后來這個品牌似乎是收回了,但目前,不是,是合資的。
而且外資占股比例相當大。
又比如金龍魚。
金龍魚,陳遠一直以為是國內的品牌,可實際上,它跟之前的蒙牛差不多,大部分股份,掌握在外資手上。
甚至于就連雨潤這樣的肉制品品牌,背后,也是境外資本。
這就是現狀。
真實的生活背后,衣食住行,處處可以看到外資的身影,趴在這九百六十平方公里土地上的,依然是大量的吸血鬼。
最大的問題是,品牌收不回來。
有錢都沒用,人家就不賣給你。
而放棄這些品牌,另起爐灶,重新找新的品牌扶持,又會面臨一個新的問題。
那就是,我花那么大代價,把品牌扶持推廣起來,一扭頭,你跑去上市了,把股份給賣了,我怎么辦?
又或者,一扭頭,移民了,去境外投資了,不好好經營,跑去投資房地產了,我怎么辦?
別笑。
這不是杞人憂天。
這是很現實的問題,不是說每一個人都會這么干,但是,這么干的人,絕對占大多數。
說白了,實干家,有,心懷家國大義者,有,但是,稀少。
包括他自己也是。
要不是物資條件已經滿足得不能再滿足,會想這么多?
那必然不會。
那必然,賺錢,享受,是第一位。
說穿了,他其實也是一俗人,肉體凡胎,跟普通人沒什么區別。
這樣一來,留下的選擇就不多了,要么,自己干,要么,控股。
這才是最保險的。
這樣才能保證花大力氣打造的成果不被竊取,不淪為某些人的私利,這樣才能保證把錢都花到該花的地方。
但是,又不能那么干。
因為再怎么大義凜然,壟斷還是壟斷。
好在也不是完全沒辦法。
一番思慮過后,陳遠說道:“拿不回來就算了,咱們另起爐灶。
這一塊,要重點引入國家資本,知道什么叫引入國家資本嗎?”
“讓國家參與投資?”徐穎試探著答道。
陳遠點頭:“差不多,不論是跟現有的品牌合作,還是重新注冊新的品牌,里面,國有資本要占大頭,咱們掌握管理權就好。”
“這樣合適嗎?”徐穎遲疑,總覺得有點怪怪的,卻又說不上來哪里怪。
陳遠笑道:“沒什么不合適的,你這么提就行了,具體怎么弄,上面知道的,到時候你會發現,其實也不是什么國資,就是一家很多公司和機構控股的合資公司。”
利益綁定,在商業上尤其適用。
這一塊,荷蘭的光刻機巨頭ASML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ASML牛,根本原因不是因為它的技術多么無可匹敵,而是因為,它本質上是一個利益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