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
什么是圖窮匕見?
這就是圖窮匕見!
劍有雙鋒,往前,可斬市場,往后,可斬供應商。
幾乎所有人都沒想到,這次供應商大會的真實目的,是斬供應商。
當然,事情也沒那么嚴重。
說來說去,無非就是不肯放下手中之劍,即,不可能放棄國產的深度操作系統,投向微軟。
然后,作為供應商,你們這幫人,得支持我,得提供對應的硬件驅動程序,得適當做些優化,幫我把寶劍磨鋒利些。
這樣大家就可以愉快的玩耍了,包括英特爾小朋友,英偉達小朋友,都可以吃蛋糕。
而從企業發展角度來說,這是很正常的決定。
陳遠自己都說了,飛天之所以成功,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放棄了微軟,不用繳納高額的授權費,從而大幅度降低了成本。
這樣的情況下,不好好利用這個優勢,自廢武功,那才真的是蠢。
而對于硬件商而言,這事也沒什么大不了。
不就是針對Linux的驅動程序么?
這個很簡單啊!
這個世界,操作系統從來就不止微軟一家,盡管全球范圍內,微軟還是主流,但是,國外Linux的用戶也不少的。
換句話說,原本就提供Linux版本的驅動程序,只是沒有做優化而已。
就連英特爾,在這件事情上也有話要說。
這世上,總有人把英特爾跟微軟綁定,創造了一個詞匯,叫什么“wintel”。
在英特爾看來,這特么就可笑。
wintel,什么雕東西?
微軟,它也配跟老子的名字在一起,老子根本就看不起它好嗎?
好像有點搞笑。
一直作為黃金搭檔出現的微軟和英特爾,似乎不該是這樣一種關系。
可實際上,就是這樣。
英特爾就是看不起微軟的,當微軟只有十一個人的時候,英特爾已經是員工上萬的大公司。
而且英特爾覺得微軟的技術很差勁,別看是做硬件的,可軟件方面,英特爾還想當微軟的老師。
英特爾的工程師老覺得微軟的東西有問題,編譯程序錯誤百出,執行速度超極緩慢,他們的編譯程序總比微軟快好幾倍。
因此,英特爾就覺得微軟這幫人職業態度有問題。
微軟也從未將英特爾當成過盟友。
雙方之間的合作,更多的,還是一種基于利益的自發契合。
就像兩個人,上了同一輛列車,不一定是因為關系多好,也可能是碰巧就要朝著一個前進。
剛好兩家之間就是后一種關系。
準確的說,表面上,兩家優勢互補,互為成就,實際上,兩家是相互敵對的。
兩家,都渴望摧毀對方,因為對方多賺一美元,自己就少賺一美元。
能多賺為什么要少賺呢?
本來兩個人賺的,我一個人都摟口袋里,難道不香?
出于這樣一種心態,微軟曾經大肆鼓吹與英特爾技術路線相悖的RISC芯片,甚至一度成立計算機聯盟,試圖一舉干掉英特爾。
英特爾也曾推出過沖擊微軟軟件標準的技術,并一直努力想要遏制,削弱,微軟在業界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