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淡淡的酒香飄起,淺嘗,酸,甜,與些許的澀,和深秋夜晚的涼,混在一起,交織出一種奇妙的味道,令人精神大振,胃口大開。
“怎么樣?”回味了一會,陳遠問云舒。
云舒眨眨眼:“要寫作文嗎?”
陳遠呵呵笑:“不用,反正我就覺得挺好,自然,合胃口,比那些昂貴的紅酒強。”
其實還是個人口味問題。
都知道紅酒貴,可對于很多人來說,還不如雪碧好喝。
說完問道:“都釀這種酒嗎?”
李幼魚小臉紅紅:“不會,這些東西,只有小孩子沒事做才會去摘,而且,還用糖。”
頓了頓,又道:“還有梅子酒,那個可能好喝一點,做的人多些。”
說完又進屋,抱了一壇梅子酒出來。
相比時日尚短的葡萄酒,這梅子酒酒味濃郁不少,也醇厚很多。
沒有澀味。
陳遠這才發現,盡管已經很認真了,可實際上,這山里,還有太多太多他不知道的。
而就國內的普遍的認知,不管什么,但凡沾上一個“野”字,身價便大不相同。
野山參就是比人工種植的好!
山里的野果,就是比人工培育的強!
就連他自己,某種程度上說,也是這種觀念,盡管實際上,很多東西,野生的難以下口,遠沒有精心培育的良種好。
當然,光野生也不行,該勞動還是要勞動的。
“這些山里土生土長的野果不錯,有空的話,可以適當梳理移栽一些。
自己種的話,就葡萄楊梅吧,枇杷也可以,爭取都釀酒,一來方便,二來利潤也高。”
一開始也沒往這方面想。
可實際情況是,鮮果,果汁,果酒,三種選擇中,果酒是最合適的。
一來耐存儲。
二來運輸方便。
三來釀成果酒,那這山里的一切,傳統的釀制工藝,山洞的靈氣,等等,全都用上了。
由此而帶來的利潤加成,不可小覷,遠不是簡簡單單把工廠搬進山里可比。
最后,投入少,污染小,對設備,對能源,幾乎沒什么需求。
真正的原汁原味,山中特色。
從這個層面上說,可能,都不需要引進,直接找野生的果苗移栽,才是最理想的。
因為那樣更原汁原味。
也因為適合吃的水果,不一定適合釀酒。
對于這些,村寨的人也沒什么異議。
還是那句話,人家沒理由在這種事情上欺騙他們,他們也沒什么值得人家騙的。
退一萬步說,就算最后虧損了,能怎么樣?
那些樹苗,值幾個錢?
無非不就是多浪費了一點力氣?
而這山里,最不值錢的,就是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