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冬筍。
又比如,冬菇。
兩樣東西,加上秋天山里野生的板栗,橡子,紅豆,等等,可以衍生出來的美味,實在是太多了。
這讓云舒覺得很舒服。
本質上,她也是個吃貨。
她只是不吃肉而已。
也因此,這個年,她過得太艱難了,面臨的不僅僅是精神上的摧殘,還有胃口上的刁難。
況且,即便是不刁難,這些原生態的食材也是很難尋的,外面幾乎就吃不到。
陳遠就更不用說了。
不加肉就那么好吃,加了肉,更好吃。
但是,光吃也不行。
吃要吃好,事情,還得抓緊時間辦了。
辦學的事情不用操心,這一塊,公司出面,提交辦學申請,目標,兩年之內,二十所高中,五年之內,辦成一所大學。
主要還是山里的事,具體來說,就是泡菜,養豬。
泡菜廠好弄。
主要是,不愁收不到菜,也不愁沒有技術。
這樣一來,無非就是酒廠附近,再蓋幾棟竹木結構的房子,然后搞點泡菜壇子。
到時候,山里的野山椒,野花椒,山泉水,各種香料,融為一壇,往山洞一送,面子里子都有。
宣傳再跟上,拿出去,絕對能打。
相對而言,養豬就會麻煩很多。
因為這是一個大的產業鏈,哪怕自己不養,具體養殖,都交給村寨里的人,可豬苗需要提供,配套的屠宰,深加工,得有。
而當務之急,還是種苗,為此,需要建一個育種基地。
這個育種基地,又不僅僅是房舍,還得有身強體健的母豬。
好消息是,母豬可以從各村寨買,無非就是花點錢。
然后,年前的投食計劃效果不錯,事實證明,只要有吃的,野豬也不會沒事到處亂跑。
換句話說,之所以到處亂跑,不過是為了填飽肚子。
當然,也不能喂太飽。
為了保證質量,覓食本能,該有的運動量,還是要有的。
而這樣一來,需要做的,也就是一些房舍,圍欄。
最多就是環境選好一點,有山泉水可以喝,有音樂可以聽。
基本上就這兩件事。
一個多月的時間,策劃,討論,組織考察,投資,除了教學,可以說幾乎所有的心思經歷,都在這兩件事情上。
云舒也沒少跟著跑。
效果還不錯。
當時間來到三月,泡菜廠已經開始運作。
盡管這個時候貌似也沒什么菜,可是,竹筍已經開始大量出土。
這玩意,這山里,全年有。
放在過去,這些東西弄不出去,變不成錢,是以也沒什么人要。
但現如今,都是錢。
另一邊,因為風格比較原始自然,育種基地也做完了最主要的工作,集結了上百頭身強體健的本地黑豬。
都是母的。
而隨著驚雷一響,地龍翻身,這個時候,年前栽種的桑苗開始煥發生機,扦插的葡萄藤,埋下的枇杷種子,也都開始悄悄出芽。
都是好消息。
所有的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山里的笑聲,歡樂,也與日俱增。
眼瞅著時間差不多,大地春回,投喂區域的野豬開始躁動,發情,大型相親聯誼會的事情也提上議程。
翻了翻日歷。
又看了看天氣預報。
日子很快定好,就在這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