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就這么悄悄流逝。
山里,聯誼在繼續,繁殖基地相關工作在緊鑼密鼓的進行。
靠外一些的地方,米酒,泡菜,風生水起,如火如荼。
主要還是創意好。
深山,竹寨,傳統工藝,古法釀制,溶洞窖藏,一系列元素加在一起,不用說人家就知道好。
再加上親民的價格,公司的渠道,信譽,一出山,就是明星產品,供不應求。
而這些東西,跟很多農業項目孵化的成果一樣,都只有公司旗下的連鎖超市才買得到。
所以,反過來又提升了公司業績與品牌形象。
因為很多視頻都傳到了YouTube上,反響強烈,是以,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國外。
這個時候,國外的超市,已經增加到四家,生意,比國內還好。
也正因為此,目前國外普遍把連鎖超市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來看待。
評價很高。
雖然只有四家,加上國內的,也不到二十家,但是西方投資機構極為看好,給出的估值,比家樂福這樣的傳統巨頭都高。
因為這是一種全新的業態。
過去的超市,就負責上貨,賣貨,可現如今,儼然組成了自己的生態,在形成供銷鏈上的閉環。
仔細去分析,儼然就是把用在互聯網上的那一套,變相給搬到超市里來了。
在這個系統里面,連鎖超市就是平臺,大米,糧油,就是軟件。
也別看加上一些第三方品牌,商品種類也不是多么的豐富,關鍵只要有的,都是精品。
換句話說,除非用不上,否則,這里的東西買回去,絕對沒錯。
關于這一點,國外很多地方普遍達成共識,這也是整個集團公司的形象,深入人心。
唯一讓那些投資機構頭痛的是,估值再怎么高,超市也沒有上市的想法。
不光超市沒有,其它的,甭管獨立出來的,還是依舊隸屬的,都沒有。
曾經收購的上市公司,如藤訊,如蒙牛,還都私有化退市了。
擺明就是自己玩,誰也不帶。
這在西方世界看來是不對的,因為這樣不但沒法滲透,連分享蛋糕都做不到。
也因此,資本層面,集團公司在外面很不受歡迎的。
被懟是家常便飯。
山下各村寨,女人們做的特色服飾,情況也差不多。
準確的說,國外比國內賣得好。
便也因此,盡管就陳遠個人來說,育種基地才是這次來最成功的項目,相比之下,酒廠也好,泡菜廠也罷,體量都太小。
可參與這些的人,都切切實實賺到了錢。
這個時候,只要有工作在做的,人均月收入都穩定上千了。
就連上了年紀的老人,挖挖竹筍,挖挖野菜,月收入也往往六七百以上。
嘗到甜頭,干勁自然足。
這個時候,需要菜的已經不僅僅是學校,吃菜大戶,是泡菜廠。
于是,一發動,大家積極種菜。
天氣一暖,山花爛漫,蜂蝶飛舞,說養蜂不錯,好好養,規規矩矩,別亂加東西,高價包回收,便積極領養蜂箱。
養殖這一塊也不用說。
熏肉,火腿,作為養豬的配套,都已經提上議程。
關鍵這個事還很快,因為打從一開始,追求的就是山里獨特的韻味,就沒想過要用工業化的廠房,設備。
這一塊,很多都是盡量找合適的山洞代替的。
所以,育種基地豬苗還沒出來的情況下,山里的土豬苗十分走俏,幾乎家家戶戶都養。
然后,投資修建的水電站好了。
小水電站,裝機容量兩千千瓦,賺肯定沒什么賺頭,就當扶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