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陳遠提出的問題,胡啟笑道:“放心,沒問題,中芯國際的技術實力比華虹華晶都強,九十納米工藝及設備,那邊也都有。”
說完頓了頓,又道:“那邊目前唯一的問題,就是跟臺積電的官司。”
“跟臺積電的官司?”這事陳遠還真不太清楚,是以頗有些好奇。
胡啟點頭:“對,跟臺積電的官司。
中芯國際成立于兩千年,因為創始團隊有技術積累,所以發展迅速,零四年便在紐交所上市。
但是,中芯國際的創始團隊,來自一家被臺積電收購的公司,而且發展過程中,從臺積電挖了不少人,所以,一直在被臺積電告。
這場官司,去年消停了一陣,代價是,中芯國際支付一億七千五百萬美元的和解費。
但是今年,臺積電又以中芯國際違反去年的和解協議,把中芯國際告上了法院。”
一番話,聽起來,似乎就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中芯國際被告,完全就是咎由自取。
仔細想,陳遠又不禁搖頭:“應該沒這么簡單吧?都是江湖上混的,我想中芯國際應該沒那么傻,留那么大的破綻給臺積電。”
胡啟笑道:“是啊,還是你腦子轉得快,我也是想了好久,才發現臺積電的用意不簡單。
因為臺積電開始起訴中芯國際的時候,正是臺積電在國內投資建廠,大力布局國內芯片市場的時候。”
這樣說就對了。
一般來說,除了那些專利流氓,是很少有公司為了那點侵權費刻意去打官司的。
因為不劃算。
經常一場官司拖下來,訴訟成本遠高于那點侵權費。
之所以有那樣的官司,通常來說,還是為了打擊競爭對手,阻礙對手的發展。
臺積電告中芯國際,應該就是這個原因。
而剛剛好,因為出身,中芯國際給了臺積電一個起訴的理由。
結果的話,不用說,中芯國際最后肯定輸了。
因為他記得有這么一件事。
從臺積電背后的關系看,最后輸的,也必然是中芯國際。
陳遠也沒過于糾結這個問題,問道:“這場官司,應該不會影響中芯國際給我做代工吧?”
“不會,但是你要小心臺積電,因為臺積電在跟荷蘭的阿斯麥合作開發第四代沉浸式光刻機,目前行業內的說法是,一旦這個光刻機搞出來,制程工藝會直接從九十納米,快進到四十五納米。”
言下之意,是想好,要不要跟中芯國際合作,要不要徹底得罪臺積電。
畢竟,現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得罪臺積電了,真要進一步得罪死,那么未來四十五納米的工藝,可能沒戲。
因為明擺著,包括中芯國際在內,國內一眾半導體制造企業,都不可能拿到最新一代的光刻機。
這也是沒有直接說幫忙聯系中芯國際,而是詢問征求意見,又說了那么多的根本原因。
陳遠還真是被卡了一會。
但很快就想明白了,笑道:“得罪就得罪吧,早得罪晚得罪,早晚得罪。
與其這么委曲求全將就著拖下去,到將來得罪翻臉的那一天積重難返,不如現在直接就得罪。
至少現在差距沒那么大,從現在開始奮起直追,加上市場的反哺,未必沒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