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執的認為不行,固執的覺得光刻機就搞不了,那是錯覺。
其實光刻機是可以搞的。
兩千年之前,光刻機比照相機高級不到哪里去,阿斯麥最初,就是個三十多人的小公司。
當然,所謂的搞,也不是從零開始,全部自己來。
陳遠搞的意思是,買光刻機,加技術合作,加自主研發。
買光刻機現在不難。
一來現在芯片需求沒那么大,導致光刻機需求也沒那么大。
二來現在至少有兩家可以供貨,阿斯麥不行,還可以找日本的尼康。
技術合作也差不多。
阿斯麥夠嗆,但尼康,應該不成問題。
主要是尼康這兩年日子不好過了,剛重生回來那年,還是行業老大,阿斯麥只是小弟,可短短兩年過去,已經被阿斯麥篡位。
固然,這里面有山姆大叔蓄意打壓的原因,但是,沒落,日子一天不如一天,是鐵打的事實。
這個時候就別說什么不敢了。
最頂級的,或許是不敢,但是那些落后的,有代差的,為了吃飯,就沒有不敢的。
而哪怕是落后有代差的技術,也比國內先有的技術強。
能節省大量的時間,少走很多彎路。
自主研發這一塊,不是研發光刻機本身,而是研發代工工藝。
簡單點說,光刻機的精度,跟代工工藝,是截然不同的兩碼事。
這里面的道理,跟機床加工機械零件是一樣的。
可能機床精度沒那么高,但是未必就不能做出高精度的零部件。
而這樣一條路走下來,什么斷供,什么卡脖子,短時間內就不用擔心了。
長遠來說也不怕。
因為只要熬過這幾年,到時候,怎么都起來了。
畢竟掌握著市場,不缺錢,而本質上,這些東西就是砸錢。
不過,陳遠并不打算就這樣罷手。
打垮敵人的最好方式,永遠是在立足自身發展的同時,給敵人的發展制造障礙。
放在商業上,就是挖對方的墻角,收購對方想要收購的公司。
這個策略,其實他一直在用。
效果也不錯,手機芯片,操作系統,能這么快有成績,很大程度上歸功于此。
甚至芯片制造,光刻機等核心設備制造,他也奉行這一策略,只是當時不緊迫,力度不大,所以效果不怎么明顯。
這次就不同了。
既然都正式入局了,那自然,要狠狠的挖墻腳,使絆子。
反正現在大把的資金閑置。
反正用不了多久,次貸危機,金融危機,便會迎來大豐收。
也不用擔心挖不來。
挖不來,只能說,錢沒給夠。
大不了挖來就不用,養著,看看是臺積電經得起挖,還是阿斯麥三星英特爾經得起挖。
而這樣一來,哪怕不能為己所用,對手的腳步也慢了,四十五納米,夠嗆能準時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