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杰出青年,由全國青年聯合會創意策劃,聯合青少年發展基金及包括人民日報央視等在內的十家主要新聞單位共同主辦,旨在舉薦青年人才,宣傳杰出青年,樹立時代楷模。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則是央視綜合頻道主辦的一檔欄目,于03年開播,主旨,跟十大青年人物差不多,只是評選人群不局限于青年,且更多的時候,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人物。
杰青也好,感動中國也好,都是一年一評,人數,都限定在十個。
不過各自的評選流程,和頒獎時間不一樣。
這事陳遠沒有特別關注過,到他這個地步,也不需要這種儀式來認證。
可要說資格,好像沒人比他更有資格。
04年還好,當時剛剛發髻,名聲也僅僅只是在互聯網這個小圈子里。
可05年一整年,云詭波譎,披荊斬棘,一場與國外互聯網巨頭的對決,從互聯網打到實體,從國內打到國外,可以說,一下子就家喻戶曉了,就連在國際社會,也擁有了空前的知名度。
當時,就是評什么都夠了。
事實上,當時不止杰青,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當時,市里的,省里的,乃至于哈弗劍橋都發來邀請函,邀請擔任客座教授。
只是一概推了而已。
畢竟這種事都集中在年關附近,而當時,他正處于支教期間。
眼下已經過去的06年就不說了。
這一年,大動作沒多少,唯一大手筆的次貸危機,又不能拿到明面上說,智能手機,平板,汽車,這些也還處于高度商業保密狀態。
但是這一年集團公司的發展,從線上到線下,從文娛到實體,從內銷到出口,實現的是全方面的突破。
這一年的成績,全國,乃至全世界,都有目共睹。
自然而然,這些頭銜跑不了,自然而然,這種評選也少不了他。
因為這是無可爭議的。
別人很多人不知道,但是他陳遠,家喻戶曉。
對于社會公眾來說,要是他都上不了頒獎禮,那這個評選就有問題了。
權威性就值得懷疑了。
畢竟,這都上不了,上的人,得多厲害?
這也是徐穎評上杰青,他和云舒入選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原因。
這里面也是有考慮的。
杰青,他去有點不合適。
雖然他足夠杰,也足夠青,可是,容易給人造成一種錯覺,那就是,陳遠行,我也可以。
就像比爾蓋茨輟學創辦微軟一樣,這樹立的不是好榜樣,真會有很多人信的,腦子一熱輟學的。
反而是徐穎,女性,曾經一度下崗,又是公司的門面,明面上的掌舵人,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地方,樹立成榜樣很有意義。
感動中國則不一樣。
感動中國,他以企業家的身份當選,云舒以演員的身份當選,講的都是實實在在的事跡,而非成敗論英雄,上去,有正面意義。
此外,就個人來說,后者比前者有意義,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畢竟,前者講成就,成敗論英雄,很多時候選出來的,不是知名學者,就是有錢人,而后者,講事跡,評選的標準,是社會與大眾認可。
這就好比有錢人跟好人,這世上有錢人很多,成功的企業家大把,可真正能得到大眾認可的好人,能在平凡崗位上堅守散發人性光輝的人,稀少。
當然,這些其實都是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