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碼完...很快完工...)
六月二十六日,梅雨持續。
東京在連綿的陰天中,被蒙上了層層雨紗,空氣中全然是濕潤的水汽。
“關于‘物哀’,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研究過?”
在坐的都是東大文科生,研究說不上,但都看過《源氏物語》。
頭發花白的老教授雙手撐著講臺,對講堂內眾人說道:“‘物哀’的思想中,無論是情還是物,都是‘物哀’的構成主體,也只有將情和物視為共同一個整體,才能將其稱為‘物哀’。
“事實上,大家都會物哀有很深的誤解,認為‘哀’,指的就是悲傷,其實不然,本居宣長在《紫文要領》中是這樣闡述“物哀”的:世上萬事萬物的千姿百態,我們看在眼里,聽在耳里,身體力行地體驗,把這萬事萬物都放到心中來品味,內心里把這些事物的情致一一辨清,這就是懂得事物的情致,就是懂得物之哀。
“簡單來說,物哀是‘真情流露’,是人心接觸外部世界時的觸景生情、感物生情,包含有同情、哀傷、悲嘆、贊頌、愛憐、贊賞、親愛、可憐、共鳴等諸多因素......”
講臺上的教授抬了抬眼鏡,在花名冊上喊出一個名字:
“上杉,上杉同學,上杉同學在嗎?”
教室最后一排最靠左的位置,上杉櫂正盯住窗外雨下的銀杏樹發呆。
那浸潤出水澤的扇形葉子,正隨著六月梅雨的節奏緩緩而動。
“上杉同學在嗎?”
“上杉,喂!上杉!”戶冢桂千見他還沒聽見,用胳膊肘推了推他。
“上杉......”教授掃視教室兩圈,發現終于有人站了起來,“請簡單闡述,關于‘物哀’,你的觀點。”
“物哀...?對萬物的低徊。”
“再請詳細說明。”
上杉櫂思索幾秒,看了眼窗外梅雨下的銀杏樹葉,然后說道:“櫻花盛開,梅雨到來,秋葉飄零——這些都是萬物的景致,有人會在心中對它們默然感嘆,有人則會覺得這些景致毫無趣味。
“當發現極美的櫻花時,心中感慨‘這櫻花真漂亮!’,心中明了櫻花美,這便是物之哀,但無論多么賞心悅目的櫻花放在眼前,也無動于衷,便是不懂事物的情致。
“就像我時常會去聽雨,會在雨聲中去試著體會我本身情緒,再將這種情緒融入到雨聲里,心中因而產生更深的情致,這便是‘物之哀’。”
教室里很安靜,很多人都在側耳傾聽他所說的話,偶爾間,還會記下一兩筆,對著那句話,加以自己的理解。
頭發花白的文科教授沉吟片刻,隨后抬起頭來,對他笑了笑說:
“前面一句是《紫文要領》,對吧?嗯...很不錯...坐下吧。”
上杉櫂坐回位置,看了眼教授身后的屏幕,在電腦上記錄課堂筆記。
戶冢桂千湊過頭來說:“上杉,你還把《紫文要領》看了?你不是天天曠課嗎?”
“嗯...?看不起我是吧?”
“哈哈,你這五月病上身,怕是趕不走了,五篇小論文,你寫了多少?”
“有五篇?真是累,你筆記借我一下。”
“回頭發給你。”
看書看論文讀英語寫論文,苦逼文科生的常態。
上杉櫂又有點想他的奧野教授了,至少他還會拉著他跑去鄉下走走問問,做社會調研。
散步是他喜歡的事情,看見什么有趣的景物、花卉,都會駐留下來觀賞一二。
每當這個時候,他都有種想要記錄這種美感的心情。
想到自己是不是應該學點畫畫?
梅雨季的天空本應連日陰沉,但在下課后,提著電腦走出教室的上杉櫂卻看到了烈陽當空。
折射而下的太陽光,將空氣中的小小水滴照得發亮。
太陽雨?
上杉櫂站在沾滿水花的銀杏樹下抬頭張望,透過打下來的光柱,在天空中尋找什么。
東南、西南、東北......
最后在西北方向,發現了他想要看見的彩虹。
絢爛的虹色飛躍于天際,映著日光,光潤的弧線猶如名貴的絲綢錦帶。
他趕緊舉起手機,對著天空拍了張照。
咔嚓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