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明面上由皇室主宰著。
但實際上,皇室并不能真正主宰一切。
因為還有勢力阻礙著他們。
世家!
在大唐,世家不僅僅是個稱呼,還代表著聲望,權力,地位。
他們盤踞在某個地方,如清河,范陽,滎陽等等,掌控著這個地方,以及周邊地帶的一切,包括但不限于田地,商業,官員等等。
可以說他們在他們所在的地方,就是無冕之王。
他們所在地方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官員小吏都依附著他們生活。
只要他們愿意,隨時都可以在自家的地盤上,拉起一支萬人,乃至于十幾萬人的隊伍。
而這自然引起了皇室,引起李世民的忌憚。
媽蛋!
在地方上,你的話比我的話都還要好使,你是想要干什么?
造反嗎?
懷揣著這種想法,李世民自然是想要削弱世家的實力。
但直接削吧...李世民也怕他們做出過激的行為。
比如造反!
那樣他就算削成功了,把反叛壓下去了,那也一定會損失慘重。
于是!
李世民就想了一個委婉的辦法。
拉出了一個勢力出來跟世家打擂臺。
而這時,寒門就走進了他的視線之中。
寒門在大唐并不是指什么平民百姓,事實上平民百姓在大唐,在權貴眼中根本不算人,寒門是指那些落魄了的世家,那些還沒有發育起來的世家。
這些寒門想要重新拿回曾經的榮耀,想要徹底發展起來,勢必會影響老世家的利益,他們可以說天生是世家的敵人,由他們來對付世家是最好的了。
可問題來了,寒門是落魄的,是沒有發展起來的,他們要通過什么渠道才能站起來,才能和世家對抗呢?
科舉!
幾乎瞬間,李世民就想到了辦法。
在大唐想要當官,想要上位除了殺敵立功以外,基本就只有三條路。
蔭庇,舉薦,科舉!
但蔭庇和舉薦明顯不是寒門能走的啊!
如果有路子能蔭庇和舉薦,怎么可能是寒門呢?
所以,只能是科舉!
通過科舉這一渠道就可以將寒門扶起來,讓他們來對抗世家了。
不過,唐初科舉其實并不完善。
首先!
科舉的難度大。
就秀才而言,武德五年,錄取了一個,武德九年,兩個人中秀才,貞觀元年,一人中秀才,貞觀七年也就是今年,才兩個。
這哪怕是世家子弟來都屬于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更何況本來在底蘊上就差世家一大截的寒門。
他們基本在考試上,比不過世家子弟。
其次!
這年代的科舉是不糊名的。
這樣一來,就難免出現了一些因為是自家親戚,又或者是同事孩子,順手給個高分的情況。
而這些審核的人都是高官,在大唐高官基本都和世家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在這種情況下,寒門基本不可能考過世家子弟。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