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蘇主任。”
唐宋快速瀏覽了一遍病人的檢查結果。
患者男性,61歲。
腹部X線片:膈下見大量游離氣體影,呈新月形。
血常規顯示,白細胞一萬八。
唐宋打開電腦上的醫生工作系統,由于他自己還是實習醫生,所以只能用上級醫師張鵬的工號。
先掃視了一眼病人的T
(本章未完,請翻頁)
PR(體溫、脈搏和呼吸)和BP(血壓),結果嚇了一跳。
“我去!體溫38.9攝氏度,血壓這真是要休克的節奏啊!”
唐宋知道,像這種情況,往往都是醫生要和死神搶時間,所以他不敢耽誤,快速的敲打著鍵盤。
“抗生素頭孢曲松的皮試,我已經讓護士做上了,你補個醫囑。”
蘇宜修對唐宋是實習生還是正式的醫生并不在意,他需要的,只是一個會敲電腦的“工具”而已。
給唐宋交代完醫囑,蘇宜修便拿起科室的座機電話,播了一個短號。
“喂?手術室嗎?”
“我是普外一科蘇宜修。”
“我這里有個消化道穿孔的病人,需要急癥手術,你們安排一名護士,來接病人吧!”
“沒有臺子?你沒聽清楚嗎?我說的是急癥!”
唐宋聽了蘇宜修和手術室的“溝通”,不由心中感慨:
恐怕,也只有外科的這幾個主任級別的人物,才敢這么硬氣的和手術室說話吧!
像張鵬和許有節這樣的主治,哪次向手術室申請加臺的時候,不得像求爺爺告奶奶似的。
因為是急癥手術病人,所以病歷中可以先不寫入院記錄,但是首次病程記錄(簡稱首程)是必須要有的。
對于有著兩三年書寫病歷經驗的唐宋來說,寫一份消化道穿孔病人的首程,還是輕車熟路沒什么難度的。
寫完首程,唐宋又打印了一份手術知情同意書,交給了主任蘇宜修。
“你去把病人家屬叫來,讓他們簽字。”蘇宜修大致看了一下知情同意書的內容,沒發現什么大問題。
“蘇主任,求您快給我父親做手術吧!我看他的狀態已經很差了。”一名病人家屬,剛走進辦公室看到蘇宜修,就上前來抓著他的胳膊哀求道。
“不是我說你們這些做子女的,老人發病這都十二個小時了,你們竟然拖延到現在才送來醫院!”
“我父親他和我媽兩人獨住,沒和我們在一塊,他一開始肚子疼,自己以為是吃壞肚子了,根本就沒當回事。”
病人家屬有些無奈,又有些自責。
“行了,別說這些了,你們趕快簽字,這上面寫得東西,我在門診也基本上已經和你們說的差不多了。”
蘇宜修繼續說道:“根據病人的X片,我初步判斷,穿孔位置應該是在小腸。但是病人并沒有外傷史,所以也不能排除胃十二指腸潰瘍穿孔的可能。這個,只有打開了肚子,進到里面才能看到。”
“是是是,蘇主任,這些我們也不太懂,您是專家,您看著處理就是了。”病人的兒子一邊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一邊對蘇宜修說道。
“還有,如果病人真的是胃十二指腸穿孔,根據指南上講,穿孔8小時以內的,可以做胃大部切除,這樣預后效果比較好。但是,你父親發病已經12個小時,腹腔肯定已經嚴重感染,所以,只能做穿孔修補術。”蘇宜修再次向患者家屬強調說道。
唐宋對于這些理論知識,也已經了然于胸,他現在缺少的,是手術實踐的經驗。
患者家屬在蘇宜修說話的時候,一直點頭稱是,至于他們到底有沒有聽進去,是不是真的聽明白了,就無從知曉了。
抗生素皮試結果出來了,陰性的,沒問題。
患者家屬也已經在手術知情同意書上簽字,手術室的接患護士,也推著平車來到了普外一科。
“沒有其他人,那就你了,跟著我上臺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