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接走之后,蘇宜修看著辦公室里只有唐宋自己,這么一個實習醫生。
沒辦法,在助手的選擇上,只能將就將就了。
“是,蘇主任。”
唐宋頓時緊張起來,以前他跟著蘇主任同臺,一直都是在旁邊拉鉤子,算起來,頂多是個三助。
可是這一次,除了蘇主任這個主刀之外,就只有他了,所以,這次是要做第一助手啦?!
唐宋戰戰兢兢,來到了手術室,換上了刷手服,跟著蘇宜修走進屬于他們的手術間。
若是平時,手術開始之前,主任還沒到的時候,唐宋經常會和**絲麻醉董金剛聊點葷段子,有時候還會和手術室的護士們說點笑話什么的。
但是現在,他完全沒有了這份閑情逸致。
現在的他,滿腦子想的卻是:一會兒蘇主任會取什么切口?
消毒的時候,應該到什么范圍?
還有,鋪無菌洞巾的時候,一定要小心謹慎,千萬不能鋪錯。
麻醉師董金剛,用單身三十年的速度,迅速將病人麻醉,然后完成氣管插管。
“麻醉,這個病人很危重,術中注意監測生命體征。”
下刀之前,主任蘇宜修,對董金剛囑咐道。
因為蘇宜修也知道,如果是平時,對于危險系數相對較低的病人,這個麻醉師董金剛,一般都會在病人麻醉之后,就趴坐在麻醉車上,抱著手機看小說去了。
“好的蘇主任,我會注意的。”董金剛表現出一副很負責任的樣子。
唐宋開始消毒、鋪巾,穿手術衣。
做完這些準備工作之后,唐宋就站在了病人的左手邊,和主刀迎面相對,這個位置,是第一助手最常站的地方。
蘇宜修上臺,沒有廢話,抬手接過器械護士王雯遞來的柳葉刀。
“麻醉,我要開始了。”
落刀之前,蘇宜修常規給麻醉師說了一聲。
然后,淡定的在病人的上腹部經右腹直肌取切口,這是剖腹探查常用的切口位置之一。
切口長約10cm,切開皮膚、皮下、脂肪層,然后是腹直肌層。
“準備吸引器。”
唐宋把吸引器拿在手里,對器械護士說道:“戴/套!”
給吸引器戴/套,是為了防止腹腔內的網膜堵塞吸引器口。
也是為了減少吸引器在后面的操作中,帶來污染。
抬手接過王雯手中的吸引器套,套在吸引器上。
至于為什么都要抬手接王雯遞來的器械?那還不是因為對方的海拔實在太高。
讓只有一米七二的唐宋,每次站在她的身邊,都會倍感壓力。
消化道穿孔十二個小時,這個人的肚子里,肯定早就化膿了。
“準備,我要切了。”蘇宜修對唐宋提醒道。
唐宋應聲將戴上保護套的吸引器,放在電刀頭的旁邊。
“唭”
“唭唭???唭???”
果然,蘇宜修這才只是切開了一個小口,一股濃濃的膿臭味就撲面噴了出來。
唐宋迅速將吸引器插入腹腔,接著就看到有大量的灰綠色液體被吸出來。
巡回護士李中秋看了一下吸引器瓶,里面足足有一千多毫升的量。
蘇宜修用電刀完全打開腹膜,里面的腸管水腫很明顯。
把胃輕微向下牽拉,開始尋找穿孔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