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拿起小圓針,后面引著一根很細的可以收線,開始了粘膜內層的縫合。
內層縫合,唐宋用的是連續縫合,但收線的時候,并沒有用太大的力氣。
然而這個收線的力度把控,唐宋也是根據鉑金段位的縫合經驗才掌握的。
因為是連續縫合,中間不需要打結,所以,唐宋縫合內層的速度非常快。
臺上的這一組選手,明顯的要比上一波優秀一些。
先不說縫合的質量怎么樣,至少現在,他們都在有模有樣的拿著兩段腸管,認認真真的做著縫合。
坐在吳院長旁邊的黃國民,掃視了一眼臺上的所有人,然后,指著站在7號操作臺旁邊的楊帆,小聲對吳院長說道:“吳院長,您看7號那個年輕人怎么樣?”
吳院長順著黃國民指的方向看了過去。
吳院長,全名吳徳源,其實他也是外科出身,年輕時也是干普外科的。
干臨床實在太累了,當時的老吳天天累成狗,然而,還拿不到多少工資。
所以,便決定放棄臨床,開始從政工作。
因為有些當年的外科底子在,所以,臺上這些人的操作水平怎么樣,吳德源還是可以看出一二的。
看了一眼黃國民給他介紹的楊帆,吳德源淡淡的說道:“這個年輕人還不錯,縫合的手法還算精準,只是,還不夠熟練。”
說著,吳德源的臉上出現了一抹深不可測的微笑,雙眼盯著黃國民繼續說道:“看樣子,最近應該專門練習過腸管吻合。”
黃國民知道,吳德源的意思是說,7號這個人,應該是你黃國民的人吧。
因為,別人都不知道這次比賽要考核的內容,但是,這個年輕人卻提前知道,而且還特意做了練習。
被看穿的黃國民,絲毫沒有什么不安的表情,臉上堆著笑意,說道:“嘿嘿,吳院長果然是火眼金睛,實不相瞞,這個年輕人是我侄女的小對象。”
“哦,呵呵,原來如此。還不錯,這個年輕人看上去挺聰明的。”
對于黃國民的介紹,吳德源意料之中,沒有絲毫的驚訝。
只是,吳德源最后的這句夸贊,聽起來就著實有些敷衍了。
挨著吳院長左邊坐著的兩個評委,正在小聲的議論著什么,被這小老頭聽到了。
吳德源仿佛聽到兩個人,好像是在議論站在最左邊的12號選手。
于是,吳德源便看向了12號操作臺。
因為這一次的編號,是按照上次預選賽的成績,倒著排的。
所以,此時站在12號操作臺上的參賽選手,正是上一次預選賽成績第一名的唐宋。
此時,12號操作臺的唐宋,已經完成了內層的吻合,正在做外層的縫合。
腸管吻合外層縫合,唐宋使用的是普通絲線,也就是不可吸收線,做間斷內翻縫合。
做這種間斷縫合,如果是在手術臺上,有器械護士穿線的話,就可以一根線打一個結,然后器械護士馬上就會遞過來穿好線的另一支針。
但是,今天這場比賽,組織方好像并沒有給這些參賽選手每人配一位器械護士。
所以,為了節省時間,唐宋只好縫一針打個結,自己把線剪斷,然后用同一支針和線,繼續縫合。
(本章未完,請翻頁)
不過,對于擁有鉑金段位縫合經驗的唐宋來說,器械打結,早已經是爐火純青,閉著眼都能熟練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