瑯玡山的山腰,有一塊寬敞的平地,瑯玡祠便建在那兒。
元嬰真君鄭宏不辭勞苦,親自帶著桑子明和張澤,登上瑯琊山,走進了瑯玡祠,將幾個手下留在外面。
瑯玡祠分為東西兩院,東邊有一個祭壇,上面有塊石碑,供奉的是“四時主”神,并不是鄭宏先前提到的四位神君。距離祭壇不遠有一株蒼老的棗樹,樹干很粗,至少要五六個人才能抱得過來。
鄭宏領著兩人來祭壇邊,上了一炷香,然后便領著他們,轉身去了西院,要去觀摩瑯琊石刻。
他雖然是元嬰真君,又是瑯琊郡的郡守,似乎來這里的次數不算很多,所以顯得有些急切。
他站在西院門口,神情嚴肅的對兩位年輕人說道:“西院從外帶內,一共分成三進,每一進院落,都有數十座石碑,然而以你們的功力,只能在第一進院落觀摩!不能冒然進入第二進、第三進,切記,切記!”
桑子明大致聽懂了,連忙點頭答應:“多謝城主提醒,弟子明白了。”
張澤卻有些迷糊,遲疑著沒有說話。
鄭宏只好進一步解釋道:“第一進院落里,都是步虛階的賢人留下的墨寶;第二進院落,在石碑上刻字的,都是合道修士;第三重院落,所有的石碑,全都是地仙所書。我是不準你們前去,而是怕你們受到傷害,萬一走火入魔,本郡守也救不了你們。”
張澤連忙躬身道:“原來是這樣,弟子清楚了。”
最后,鄭宏又叮囑一句:“即便是最外面的碑文,也可能帶來危險。你二人一定要小心,只要能領悟一座石碑,就可以滿意了,不要貪得無厭,記住了嗎?”
兩人齊聲回答:“記住了,大人。”
交代完這些話,鄭宏便急匆匆跑到第二進的院落中去了。看來,他也想借這個機會提高自身的實力,請桑子明和張澤過來反倒變成了一個借口。
桑子明和張澤彼此分開,各自選了一座石碑靜悟。
那些石碑都有兩三丈高,有的直接落在地上,有的馱在石龜背上。上面的仙文有梳有密,有的石碑密密麻麻刻滿了字,也有的石碑只有很少的幾句話。但是不管怎樣,那些個碑文看起來都很玄奧,張澤只看了一會兒,就覺得有些頭暈,那些仙文不停的在他眼前旋轉,就像一個個剛剛誕生的新世界,無數星云和天道法則交織在一起,變得無比的復雜。
好在張澤為人很聰明,所以只看了一小會兒,就趕緊閉上眼睛,等過了盞茶功夫,覺得好受了一些之后,他再睜開眼睛看一眼。
桑子明跑到另外一側,盤膝坐在草地上,雙眼一眨不眨靜靜的看著。
他一直在服用養神丹以擴充髓海,夜晚看書寫字的時候,則點燃安神香,每隔三個月,更要飲一壺悟道茶,將新生的髓海強行填滿,知道幾乎撐爆為止。
每次喝完悟道茶之后,都能讓他的髓海得到開拓,雖然說兩個時辰之后,悟道茶的效果基本上消失了,但是學到的知識和領悟的天道并沒有失去,仍然保存在髓海之內。
在眾多天道法則的刺激下,在用大量知識反復刺激髓海的過程中,讓他的神識增長了很多,髓海也大了一圈又一圈。
一般人以為,髓海就是指人的大腦,容量幾乎是固定的,其實這個觀念有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