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子明也算是半個儒家弟子,信奉“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道理,他覺得自己還有余力,所以幫一幫親友那也是應當的。如果能幫忙的時候,沒有盡力去幫,導致這些人隕落了,他心里會覺得不安,日后想想,也可能后悔。
因此之故,他一面留在桑宅修煉,一面開辟了“大賢館”,請來那些自己認識的修士,其中包括羅家的羅定邦,羅蘭芝,羅蘭谷,羅清生,白家的白逸云,白虹,白鶯鶯,還有天劍秦斬,他的孫女秦箏,蒙師黃瑞,神箭李秋山等人。
桑子明給他們上課,傳授仙文、詩、書、樂、春秋,還包括一部分三墳五典的內容,但是沒有“禮”,也沒有“易”。因為這幾個人中,沒有人專門修“禮”,而“易”也太復雜了,不是輕易就能學會的。
桑子明覺得,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如果只是給這些人提供仙火,那相當于拔苗助長。比較而言,更重要的是傳授他們儒門功法。
他領悟了春秋老仙留下的儒家六藝,九十九頁大道之理,還有三墳五典的義理,其中的內容比黃昏界現有的儒門傳承豐富了很多,這些東西都需要細致的整理琢磨,教書就是很好的學習方式。
修真界實力為王,桑子明乃是地仙,他愿意傳授大道,對眾人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老是說,來聽課的這些人,除了羅家幾位修士和蒙師黃瑞外,其余的人仙文造詣都不高,比如說天劍秦斬,神箭李秋山,他們掌握的仙文還不到兩千個,白家的人就更不行了,恐怕連一千個仙文都沒有掌握。因此之故,他們學習仙文的難度很高。
迫不得已,桑子明干脆拿出了殺手锏。
他每個月開一次課,每次上課,泡一壺悟道茶,加到一大桶水里,讓這些人一邊喝茶,一邊聽課。
悟道茶樹每年都能長出不少葉子,對他來說已經足夠用了。
同時要參加聽課的,還包括蓮香,秋嬋和白飛兒。盡管她們掌握的仙文已經在六七千以上,但是溫故而知新,多聽一遍也沒有害處。
這些人喝了悟道茶,然后再聽課,感覺如有神助一般,耳聰目明,髓海清明,每次聽課,都能學會好幾個仙文。
對于這種情形,白家人還以為是很自然的事呢,然而羅家人和黃瑞卻感到驚訝不已。
羅定邦,羅蘭谷,羅清生和黃瑞,這四個人都是進士出身,對于學習仙文的難度深有體會,往常他們學習一個仙文,可能要琢磨兩三個月,可是到了桑宅以后,每次上課能學會四五個,這可是了不得的事情了。
然而他們并沒有多問,只是心中感激,如饑似渴的學習仙文。
日月如梭,轉眼過去千年。
桑子明八千歲了,決定停止授課,關閉大賢館。
這時候,來聽課的人都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秋嬋學會了一萬八千仙文,蓮香學會了一萬兩千仙文,白飛兒掌握了一萬四千仙文。
羅定邦,羅蘭谷,黃瑞,羅清生,羅蘭芝,這五人掌握的仙文,都超過八千個,甚至達到一萬個以上。
秦斬,李秋山,白逸云等人則掌握了五六千仙文。除此之外,他們還分別學習了詩、書、樂、春秋,掌握了一部分儒門法則,極大的拓寬了視野,修煉速度加快了許多。
隨后,這些人都回家閉關修煉,功力突飛猛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