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講董闊和董甚在蠟像館里所有的作品全都刮開檢查了一遍,結果為之震驚,但凡是“人物主題”的蠟像都是用活人的軀體做基,再包裹上蠟油……蠟像館里足足有31具尸體!
擁有共同癖好著,又是同姓氏,關系肯定不一般。
很快,信息部查出了有關于董甚的全部檔案。
董甚,今年24歲,4歲父母因車禍雙亡,從而被送往福利院,8歲被董甚收養,14歲北山別墅那場大火發生后就失蹤了,往后10年里幾乎沒有有關身份的記錄消息。
蠟像館的其他工作人員也說,董甚是個生活很單調的人,每天準時上下班,不愛說話,不愛社交,沒有女朋友,但是對制作蠟像絕對上心。
搞藝術的人,似乎都有“不瘋不成魔”的現象,大家也沒有去干涉。
董甚從蠟像館離職已有28天,再算算時間,剛好是劉匡拍下北山別墅的日子前后。那么昨天晚上在別墅里發現的一些生理特征,很可能就是董甚留下的。
但是別墅里不通人煙,又有過一段時間的翻修期,董甚肯定不可能在里面常住。他一定在江海市某處有家。
通過蠟像館的人事檔案,確定了董甚當初應聘時所填的地址:迎春3小區3單元,但并沒有寫詳細的門牌號。
董甚是個生活極其有規律的人,如果他還沒發現事情暴露,肯定不會輕易搬家。
李元貞和陳蕓熙迅速趕往迎春小區。
……
迎春小區在江海市老城,屬于安置房,房東都是些拆遷戶,房子多用于出租。
李元貞走進3單元樓下的一家麻將館,買了一包煙,順便拿出董甚的照片問店長:“老板,這個人是不是住在你們這兒啊?”
老板一看董甚的照片,露出一副嫌棄的眼神:“他在這兒住了7-8年了。”
“你知道他住在幾樓幾號房室嗎?我們找他有點兒事。”李元貞又問道。
“你們確定要找他?他這個人是小區里出了名的怪人,我平時收租都不敢進他家,”老板好像就是這里的房東,他抬手指了指樓
(本章未完,請翻頁)
頂,說道:“他就住在天臺,屋子里臭烘烘的,像垃圾堆一樣……要不是看他一個人孤苦伶仃,我早就把他趕走了。”
李元貞點了點頭,又問道:“那你最后一次見他是什么時候?”
老板說:“就在昨天,他來我這兒買泡面,順便跟我說他要搬家了,元旦節過后就搬。”
“好的,謝謝老板。”
如果還沒搬家的話,他肯定還住在這兒。
安置房是樓梯房,最高有7樓。李元貞和陳蕓熙來到最后一層樓梯間時,卻發現通往天臺的門上了一把鎖。
通往天臺只有這一個樓道,門上了鎖,他肯定不在家。
李元貞還是決定上天臺看一看,于是手握門鎖用力一捏,門鎖一分為二,他剛把天臺門拉開,一股濃郁的蠟味兒撲鼻而來,其中還夾雜著一道惡靈的氣息。
李元貞取出手槍,吩咐陳蕓熙跟在身后,緩步走上天臺。
天臺上堆積了很多蠟像的殘肢斷臂,右側用鐵皮搭了個棚戶,有一些椅子,沙發,煤氣灶之類的生活用具,晾衣桿上還掛著幾套晾曬的衣服,
推開棚戶小門,一間雜亂簡陋的臥室出現在眼前,床要塌不塌,被褥霉臭發黑,桌子還有昨晚上吃剩下的泡面湯沒倒……
“連我家的狗窩都比這兒干凈!”陳蕓熙捂著鼻子,用手機電筒打量著房中的一切,突然她將電筒光芒定格在了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