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未完,請翻頁)
殘疾人也會剁掉一條手臂來冒充。
李元貞決定以10萬元的酬勞招志愿者,由同濟集團專門的招募機構進行招募,與此同時,還專門在江海市籌備了一間2級生物實驗室,用于承擔實驗的風險。
……
在招募信息發出去的當天,志愿者數量就已突破了10個。
由于是第一次試驗,黃教授給的指標是3-5人,有風險的實驗自然要把危險降到最低,所以李元貞從所有志愿者中篩選出了3名身體健康的男性。
第一名志愿者名字叫做李濤,年紀不大,只有30歲,曾經是一位小有名氣的運動員,據他自己吐露,是因為在一次比賽中不慎被對手打斷了腿,導致右小腿粉碎性骨折而被截肢。
對于一位以打拳為生的運動員,斷了腳的確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他日思夜想都能再次回到拳擊擂臺。對于這次實驗,他變現得極為狂熱。
第二名志愿者叫做劉成剛,年齡39歲,是一名勤勤懇懇的建筑工人,3年前的一次工地意外,導致他雙腿高位截肢,一輩子生活在輪椅上,老婆帶著孩子離開了他,從此一個人孤苦伶仃。
第三名志愿者叫做吳強,今年42歲,無業有名一個,由于在賭場里出老千被人砍掉了左手。他來當志愿者的目的很單純,就是為了那10萬塊錢的獎金。
在對三名志愿者進行了一系列的體檢后,各項指標都很正常,搜查官便把他們帶到了南部工業園區的一間臨時搭建的生物實驗室中,準備進行試驗劑的接種。
這次實驗由黃教授帶和兩名學生主導,8名搜查官負責守衛并控制風險。實驗的當天,李元貞和黃小艾陪同觀察。
“三位志愿者,首先感謝你們參加我們這次‘I號再生劑’的實驗。我們的實驗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和你們簽的合同上也清楚地寫明了條例……”
學生黃正濤,身穿白大褂,帶著三名志愿者一邊走一邊介紹:
“現在,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次實驗的流程……我們通過靜脈注射‘I號再生劑’后,會將幾位帶到隔離實驗室進行臨床觀察兩周。在這14天里幾位都不能外出,實驗室里有電視機和網絡,以及每天按時按量的餐點提供……”
……
李元貞和黃小艾站在單向玻璃外,靜靜地觀察著即將進行實驗的三名志愿者。
黃小艾從進入實驗室后就皺著眉頭,并時不時擔憂:“這種改變人體基因的實驗,屬于最高級別的生物實驗,就憑這間臨時改造的生物實驗室是承擔不了失敗風險的。”
“有搜查官盯著呢,大概率是不會出意外吧?”李元貞這一席話,嚴重的底氣不足。
黃小艾先指了指名叫做李濤的拳擊運動員,“你看這個人的眼神充滿了仇恨,這說明他無法把控自己的個人情緒……還有還有你看那人!”她又指著吳強說道:
“這人長得賊眉鼠眼的,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人,就算幫他把手治好了,他肯定也不會干出什么好事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