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未完,請翻頁)
小的郡王,能調的人馬也不過兩三千而已,又如何成就這大忠大義呢?”
“大忠有二,一者忠于黎民與正道,其次在于力挽國祚之危。此外皆為小忠。而大義則是濟民救國。如果惠王不作為,我等武林各派只能支持倪喚天。慕容華敢問王爺,您是希望殘暴專橫的蕭唯尊獨斷蒼生,還是希望善惡未知的倪喚天改朝換代!?”慕容華慷慨陳詞,最后一問更是直擊心靈,把在座的三個人都說得怔住了。
驚詫了片刻,釋預立馬上領悟了那句“我等只能支持倪喚天”的言外之意,立馬半跪在地上,請求到:“屬下也請王爺變天下事為家事!為祖宗誅殺蕭唯尊,還天下武林以公道,絕不可將江山拱手送人!”
蕭世寧聽完兩人的話,輕輕皺著眉頭,臉上并沒有太多波瀾。他其實并非沒有決斷,只是覺得還沒遇到能做決斷的時機罷了。如今他深邃的眼睛仿佛要包攬宇宙,目光又越過慕容華望到了萬里之外,輕輕的說了一句:“可世寧我,勢單力薄,恐怕……”
江荷漫終于清楚了他的心思,起身轉向門外,邊走邊道:“王爺勿憂,我舉荊湘精武堂來援。”毫不猶豫,且云淡風輕。
目送走江荷漫,蕭世寧連忙扶起釋預立,說:“先生,幫我寫封信,問問荊湘軍牧吧。”
慕容華看他從從容容的左右各一句,依次解決荊湘一境的軍與武,他沒想到,眼前這個看似權小勢微的王爺,竟然有如此魅力,讓荊湘境內的精武堂堂主與軍牧都愿聽他的。他不禁覺得,這蕭世寧舉兵,或許真能驚著御統。那釋預立領命退下之后,慕容華便嘆道:“王爺方才還自謙,說自己不過兩三千余人,沒想到兩句話便解決了荊湘全境的軍武勢力!”
蕭世寧道:“你誤會了,同在一境為官,我和那宋知義確實常有往來,也互相欣賞,但他對我可不像江姑娘那樣。”說著,感覺表達得似乎有點不對,又解釋道:“我的意思是,他不像江堂主那樣愿意對我舍命相幫。我也只是覺得他有些正氣俠心,所以想試試看能不能團結他,并沒有十足的把握。”
慕容華一字一句聽了,連他心虛的解釋也聽了,這才明白過來,這個惠王的魅力似乎有兩種,一種是當初在武宗派時看到的爽朗與豪氣,大家都看得清楚;而另一種,恐怕要江荷漫才能說得清楚些。
這時他又想起了自己的事,便對蕭世寧說:“顧韶華奪了荊北府首府,我也要回去領人奪了湘星城,在宋知義給你答復之前,不如王爺先讓江堂主留在湘南郡與我互相策應,而您則在荊北府與武宗派聯手,若是宋知義不答應,我們便一南一北,平了荊湘!”
既然想請別人響應自己,卻又仍然要奪別人責任之內的城池,這似乎會讓蕭世寧的信,顯得不那么有誠意,甚至多少還帶點威脅的意思。然而蕭世寧這時卻沒有用情理來勸慕容華,反而剛毅果決的答了一聲:“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