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未完,請翻頁)
接近正陽門,便被御林軍阻攔在外,只說未得詔令,擅闖皇宮,形同造反。莫然只得作罷,但他仍心有不甘,實在擔心尹溫烈的安危,便在距離正陽門三十多丈的距離之外徘徊不去。
直至日落西山,仍不見尹溫烈的蹤跡。只能隱隱約約望見正陽門樓上高懸著一具血淋淋的尸首,思來想去,擔心久離軍營軍心不穩,只得折返。心中卻始終記掛著尹溫烈,三步一回頭,直至回到軍營之中。
這一夜,莫然輾轉反側,難以入眠,滿懷惆悵,不知何來,自始至終,惴惴不安,似乎已然預料到了甚么。但苦等一夜,既未得到尹溫烈的消息,也無有入宮的詔令,叫他左右為難,心急如焚。正當他心煩意亂之時,宮中卻傳來旨意,賜封他為護軍將軍,回邊塞重整人馬,抵抗北軍。
不知昨日宮中之事的莫然大為震驚,滿頭霧水,既不解尹溫烈的去向,亦不解朝廷為何封賜他如此要職。便詢問來使緣由及尹溫烈的消息,誰知那來使卻推脫不知,反而催促莫然莫要多問不該問之事,盡快整軍重返貪狼關,以防北軍趁虛而入。
莫然雖仍在擔心尹溫烈的安危,但他畢竟是尹溫烈一手提拔,尹溫烈素來教導他軍令如山,國家為重。事到如今,他大任在肩,任重道遠,也只得將心中所系之事暫且擱在一旁,披掛上馬,重整部隊,向貪狼關進發。但他從未放棄尹溫烈之事,不時派出使者回京打探他的消息,卻始終是石沉大海,不了了之。但機敏的莫然很快便感受到,定是其中有人千方百計的阻撓,否則活生生一個人,怎會憑空消失,音信全無?
且說那北軍大營之中,也出了變故。盧參戎本想趁著尹溫烈撤軍之際,多點進攻,一舉攻破姜軍綿延千里的北方防線,縱馬南下,直逼承天府,成就大業,不想那東狄皇宮內,亦有嫉賢妒能之人,眼看著盧參戎即將為東狄建立曠世功勛,眼紅耳熱,便急不可耐的向東狄國主進獻讒言。
那東狄國主也并非一代明君,雖說有幾分魄力,卻是個耳根子軟的主,經不住他人花言巧語,一番蠱惑,竟信以為真,認定盧參戎野心勃勃,生怕手執重兵的盧參戎攻下承天府后便會另立小朝廷,建立自己的基業,與東狄分庭抗禮,連下七道圣旨,逼盧參戎班師回朝。
在接到第一道圣旨之時,盧參戎尚且有些遲疑,眼看著勝利在望,一勞永逸之機就在眼前,唾手可得,怎可此時撤軍?但后六道圣旨也接踵而來,足見東狄國主的急迫與重視,叫盧參戎陷入兩難之境。若是撤軍,錯失良機,不知幾時還能重回貪狼,與姜國一決雌雄。若是不撤,便是抗旨不遵,置若罔聞,只怕即便他攻下承天府,凱旋而歸,也難逃一死。
帳下將士多有不愿歸朝者,皆言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此等良機,豈可放過。亦有暗藏心思者,向盧參戎講明城池破,謀
(本章未完,請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