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聚寶閣的東主是郭宋的妻子薛濤,她受丈夫的影響,一直比較沉迷于珠寶玉石,尤其喜歡于闐籽玉,她自己出資五萬貫,郭宋又資助她五萬貫錢,連同聚寶閣店鋪一起送給她,獨孤幽蘭、張敏秋和劉采春也各投了五千貫錢,占了一點小份子。
幾人籌備了近一年,半個月前,聚寶閣又重新開張了,主營玉石以及珠寶首飾。
聚寶閣占地約五畝,有一座獨一無二的青石砌成的大倉庫,可以給數百名客人提供珠寶保存業務,所以聚寶閣一直是長安皇族權貴們的珠寶供應店鋪。
搶在涇源兵變之前,郭宋便將聚寶閣庫存的所有珠寶都裝箱送去張掖,郭宋奪取長安后,這些珠寶玉石又運回興慶宮,便一直存放在興慶宮的地下倉庫內,其中有一部分陸續還給它們的原主人,但還有一大半的原主人已消失了,它們原主人基本上都是李唐王朝的皇親國戚。
聚寶閣的掌柜伙計基本上還是原班人馬,很多人已經改行,原來的劉大掌柜也在家里照看孫子,現在都被薛濤派人重新請回來,給了他們雙倍的工錢,有了眾人的努力,聚寶閣很快就恢復了。
郭宋下了馬車,走上了聚寶閣的臺階,一名伙計連忙替他開門,“歡迎客官惠顧!”
里面的伙計、管事、掌眼雖然都是以前的舊人,但他們只認識張雷,并不認識郭宋,這里面只有劉大掌柜認識郭宋。
聚寶閣的布局和從前不太一樣了,進大門后是一個休息大堂,在這里喝茶休息等候,然后左右各有一個大廳,從右邊門進去,里面是珠寶堂,左邊門進去,里面是美玉堂。
一般都是男客人去美玉堂,女客人去珠寶堂,珠寶堂女客人不多,但不代表生意不好,很多高官世家都是上門去品鑒銷售。
倒是美玉堂內有不少男客,足有二三十人之多,郭宋走進了美玉堂,大堂內光線很好,大片陽光從新安裝的大玻璃窗照射進來,整個大堂內顯得十分亮堂。
靠墻放置著一圈展示木柜,里面擺放著很多銅制托盤,托盤的波斯絨布上放著一塊塊美玉,很多男子都負手彎腰欣賞柜臺里的美玉。
玉和劍都是從漢朝以來男子的必佩之物,所謂君子佩玉,已是數千年的傳統,尤其隋唐乃至宋朝男子腰間都束革帶,革帶上都掛著各種裝飾品,其中美玉必不可少。
唐宋兩朝男子對于玉的迷戀和追求,遠遠超過了今天。
漢唐的玉大都來自昆侖山,所以又叫昆岡之玉,絲綢之路同時也是玉石之路,對外輸出絲綢,對內輸入玉石,于闐國的美玉大量進入中原,所以又叫于闐玉,一直到一百多年清朝平定南疆后,才改名為和田玉。
郭宋來聚寶閣倒不是為了買玉,而是想看一看店鋪的經營情況,開業大半個月了,他還是第一次來。
一名伙計走上前行一禮,彬彬有禮問道:“客官想買什么樣的玉?”
“我先看一看!”郭宋笑了笑道。